微微上扬的大眼睛,根根分明的胡须,气势凌人的眉眼……虎年春节将至,在桐城市青草镇,85岁的方国华正在家中缝制虎头鞋。制鞋手法是其外婆的外婆传下来的,方国华做虎头鞋已有60多年,手艺在当地响当当的。多年来,老人也将这项手艺传给了很多的年轻人。
【纳福】手工缝制虎头鞋
虎头鞋是一种童鞋,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据公开资料显示,虎头鞋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虎年春节临近,桐城市青草镇的方国华老人,早就开始忙碌了。1月25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联系到方国华时,她正在编织虎头鞋的鞋带子(作用是可以将鞋悬挂起来,当装饰品)。在当地,老人的手艺活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她手工缝制的虎头鞋。
大红色或黑红色的虎头鞋上,老虎的眉毛、胡须是一针一线绣上去的,根根分明,鼻子是粉色立体翘鼻,用红线勾勒了纹理,正中间是一个“王”字……方国华一戳一穿一拉一系,动作娴熟,一气呵成,一双威猛又不失可爱的虎头鞋经她巧手缝制而成。她向记者介绍,制作一双完整的虎头鞋工艺复杂,大约需要两天,“绣花是最考验耐心的一个环节,每次落针都要恰到好处”。
如今,方国华已是青草镇上出了名的“红人”。每逢过春节、亲朋好友生孩子时,她都会亲手制作一双虎头鞋作为礼物。“城里的鞋是机器做的,没有手工做出来的有心意。”方国华说,做鞋的布料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邻居们拼出来的百家布,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虎头鞋,能更好地传达祝福。
【传承】手艺传给年轻人
方国华向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缝制虎头鞋是一项传统手工艺。她的做鞋手法是其外婆的外婆传下来的。
“年轻的时候上班,白天没时间做,只能等晚上。65岁之后就天天做,没有一天落下过。”85岁的方国华老人,笑称“晚上做能看得很清楚”。
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方国华提起子孙,更是满脸的疼爱。“我平时没什么别的爱好,就喜欢做针线活。”她一针一线亲手给孩子们做了新衣服,有小棉袄、背带裤、小背心等。“虽然不太时尚,但都是传统手艺。”方国华笑着说,做的衣服,孩子们能从小穿到大。
多年来,方国华也将这项手艺传给了很多的年轻人。她最小的重孙子今年5岁,在她的熏陶下,也开始尝试学习,有时她干活时,还能帮着搭把手。“他们都很喜欢。”方国华骄傲地说,(他们)工作不忙了就会过来帮忙。
春去秋来,随着一双双惟妙惟肖的手工虎头鞋制作完成,虎头鞋制作技艺也在一针一线的缝制中代代相传。
韦韬瑞张凌鹤程春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