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铁路钢轨探伤工:
小小探头“探出”春运平安路

  本报讯1月26日零时许,气温零下1摄氏度。京沪高铁蚌埠南站南部道岔上数盏头灯闪烁,明亮的灯光在道岔上慢慢地移动着。9名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蚌埠工务段探伤车间宿州探伤工们正在进行道岔钢轨探伤作业。当晚,他们将在四个小时的“天窗”时间内完成四组高铁CN道岔转辙部位的基本轨探伤任务。
  铁路钢轨在受材质、热胀冷缩物理性质以及火车车轮碾压冲击等因素影响时,内部可能会形成一些肉眼看不见的伤损,给列车安全运行带来一定隐患。为保障春运期间高铁列车高速安全平稳运行,这些钢轨医生们“昼伏夜出”,为线路“把诊号脉”,发现并消除钢轨问题隐患。
  凌晨零点至四点是气温最低时段。职工们身穿黄色防寒棉服,口鼻中呼出的热气从口罩和面颊缝隙处冒出来,在睫毛、眉毛、额头毛发上凝结成水汽、白霜……“这个探头很小,长度约为40毫米、宽度约为20毫米。”张山向记者介绍,一名职工完成一组道岔检查,总耗时约3.5个小时。“手持探头进行探伤时,需要不停移动探头和变换扫查角度,再冷的天,也不能戴手套,否则会影响手感,可能造成缺陷漏检!”青工李鹤认真地说,“仪器需要蹲着身体操作,三个多小时下来,常常会腿麻腰酸背痛,所以我们就在腰部贴个暖宝宝,不仅可以御寒,还可以缓解腰部疼痛。”
  何兵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