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北京、天津、黑龙江、广东等多地疫情引发关注。据官方最新研判,各地疫情进展不一,有的已趋于控制,有的仍存扩散风险。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春节期间及节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就低风险地区与涉疫地区往返须知进行回应。
焦点1:各地本土疫情形势如何?
北京、天津疫情总体趋于控制,百色疫情正处快速上升阶段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春节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密切关注各地的疫情形势,强化值班值守,分析研判风险点,指导各地快速有效稳妥地处置疫情,全国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局部散发的聚集性疫情均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处置,有的已经得到了控制,有的尚在处置过程中。
北京、天津的疫情总体趋于控制。黑龙江黑河的疫情已报告发生7例感染者,感染者的病毒序列结果显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本次疫情是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来源引起的本土疫情,感染者被管控前的活动比较多,存在一定的传播扩散外溢风险。
广东深圳奥密克戎关联疫情波及广东、广西、湖南3省份9市,波及的广东云浮、惠州、梅州、河源等地疫情已经得到控制。深圳2月6日管控区发现2例感染者,提示疫情仍然有传播扩散的风险。波及的广西百色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这次疫情约80%以上的感染者居住在同一自然村,空间聚集性明显,由于社区隐匿传播时间长、人员活动轨迹多,加上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大,发生进一步传播扩散风险比较高,需要完成风险人员排查和管控,加快风险区域核酸筛查的速度,及早发现社区中的传染源。从百色波及广西南宁和广东广州的外溢病例感染者在被管控前活动轨迹多,存在疫情扩散外溢风险。波及湖南邵阳的仅报告了1例病例,目前看总体风险不大,但需要密切关注。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已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广西,会同当地建立扁平化的指挥体系,推动区域核酸筛查、流调溯源、风险人群排查等措施落实落地,尽快将疫情控制住。
焦点2:低风险和涉疫地区往返有哪些规定?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严格限制出行
贺青华表示,目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全国仍然有局部地区散发聚集性疫情发生,在春运返程高峰即将到来之际,返程出行仍然要坚持安全有序,尽量错峰出行。
他提醒三句话,一是严格限制出行,二是非必要不出行,三是非必要不前往。
在发生疫情的地方,即中高风险所在地的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执行特定公务的人员、保障生产生活运输等需要出行的特殊人员,经当地联防联控机制批准,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做好个人旅途防护,落实目的地的疫情防控规定可以出行。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无疫情的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实需要出行的要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做好个人旅途防护,并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有疫情的中高风险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已经到达的人员必须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
焦点3:今年春运人流量大吗?
春运已发送旅客超5亿人次,2月16日将再迎返程高峰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韩敬华介绍,今年春运自1月17日启动以来,总体来看运行平稳有序。春运客流呈现“节前客流稳步提升、节中客流低位运行”的特征。截至2月7日,共计发送旅客5.39亿人次,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42.8%,不足疫情发生前2019年同期客流的四成。其中,铁路1.2亿人次,公路3.9亿人次,水路901万人次,民航1889万人次。
总体来看,春节假期客流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客流最低出现在2月1日(正月初一),为1134.6万人次;2月2日至4日(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四)客流逐步增多,且以探亲访友、城市周边游、农村赶集等中短途出行为主;从2月5日(正月初五)开始,迎来假期返程客流,主要是劳务输出省市及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和中心城市聚集。客流峰值出现在2月6日(正月初六),为2742.2万人次。预计2月16日至17日,也就是正月十六和正月十七,将再次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国铁集团劳卫部副主任伍世平表示,当前春运已经进入复工返岗出行高峰期,从售票大数据来看,返程运输客流最高峰预计发生在2月16日至19日,日均发送旅客900万至1000万人左右。统筹旅客出行和疫情防控要求,客流高峰期每天最高可提供1050万人左右的运输能力。针对武汉、南昌、成渝、合阜等返程客流高峰地区,投放充足运力,提供宽松乘车条件。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