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分别达100%、94.46%
安徽5个“双减”案例获评全国优秀
  落实“双减”政策,全省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分别达100%、94.46%;高中新增6.1万个学位,以适应高考综合改革后的走班教学需求;中小学课后服务将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在2月10日上午举行的“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介绍了安徽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解决或缓解。
  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超过九成
  “双减”是2021年安徽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省坚持把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力推进。据介绍,截至目前,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控制作业时间达标比例均达100%;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或注销4771所,压减率分别达100%、94.46%“营改非”280所,完成率达100%。省委省政府系统化推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加快消除大班额助推普通高中提质增效、打好教培人员分流“主动战”、“四个一批”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滁州市“5+1”模式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分类施策牌被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的压力在2021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尤其是公办园数量的增加让不少家长实现了孩子“上好园”的愿望。去年,我省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全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1所,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34.1%。无证园数量同比降低37.2%,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工作案例。
  新增6.1万学位保障新高考选课走班
  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已于2021年9月正式启动,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新高考模式下,学生的日常管理在固定的行政班,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科目,到不同的教学班上课。选课走班制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班,取而代之的是行政班与教学班并立,对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去年全省各地共投入94.8亿元,新建、改扩建126所学校,新增6.1万个学位,着力化解大班额问题。根据课程实施需要,修订完善普通高中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指导各地各校配齐专用教室与场馆,配备理化生新增仪器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为选课走班提供硬件条件保障。同时,补充师资力量,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制度,落实市县中小学教师招聘主体责任,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工作,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全省共招聘普通高中教师5016名。省教育厅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选课制度。
  下一步,我省还将制定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并积极研制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选科指南,进一步加强对高中学生选科的科学引导。
  中小学课后服务今年纳入民生工程
  2022年,中小学课后服务将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这在资金和师资上都给了中小学极大的支持,课后服务今年也将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28万余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占比92.69%;443万余名学生接受课后服务,占比95.81%。
  同时,我省规定小学阶段不得进行期中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他年级可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各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按规定组织实施。期中期末考试一律实行等级评价,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严禁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课备考。
  去年七成高校毕业生留在安徽就业
  据介绍,截至去年9月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79%,同比提高8.17个百分点,留皖就业率为70.22%,在中小微企业及基层就业的比例超过60%。
  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评估,11所高校4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25所省属高校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0个、222个,获批1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安徽医科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通过科技部现场论证,2021年省属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8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0项,同比分别增加50项、36项。
  新的一年,全省教育系统将主动对标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打造“三地一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教育力量。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晓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