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不宜以舆论造势评估俄乌局势
  战争会否一触即发?分析人士认为,不宜把舆论上的造势作为评估俄乌局势的主要指标,美俄不会轻易触碰各自红线。
  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隆看来,美国带头呼吁公民撤离,是在故意制造紧张情绪,并不意味着战争可能即将爆发。
  至于美国为何渲染危机、不断“拱火”,赵隆认为主要出于内外两方面需求。
  对内而言,前所未有的通胀水平导致美联储大规模加息势在必行,拜登在应对疫情和通胀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需要制造“战争恐惧”转移压力,配合加息吸引美元回流。对外而言,美国需要借此压制欧盟的“战略自主”倾向,统领西方对俄博弈的议题设置和节奏掌控。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不急于“灭火”,是因为希望利用美国“印太优先”的全球战略布局调整,通过俄乌危机持续对西方施加压力,迫使北约正面回应俄有关相互安全保障的诉求,借机重塑地区安全架构。
  赵隆强调,主动渲染和被动配合制造危机,是美俄相互极限施压的政策工具,俄罗斯目前并没有“入侵”乌克兰的紧迫需求,不具备发起“奇袭”的客观条件,美俄都不会轻易触碰各自红线。因此,不宜把舆论上的造势作为评估当前俄乌局势的主要指标,新一轮政治安全对话也可能于近期重启。综合新华社、《新民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