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安徽今年将完善新市民、引进人才、回乡创业者等群体首次购房支持政策
楼市调控因人施策保刚需
  因人施策保刚需,完善新市民、青年人、引进人才、回乡创业者等群体首次购房支持政策;加快棚改安置房竣工交付,力争年底前竣工交付14.5万套以上;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431个……2月18日,新安晚报、安徽
  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徽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2年,安徽省优化商品住房供应结构,满足刚性住房需求和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
  盘点2021
  建筑业总产值迈入“万亿级”
  2021年,在城市更新行动方面,安徽省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1162.1亿元,新增城市绿道628.8公里、公共停车泊位8.1万个、污水日处理能力44.5万吨,改造污水管网1003公里。滁州、铜陵跻身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584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居全国第7位、长三角第1位。
  去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63.2亿元、同比增长3.1%,销售商品住房面积1046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7%,商品住房价格总体平稳。强化住房公积金支撑作用,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新增开户91万户;租赁住房消费提取18.9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36.9亿元。
  2021年,安徽省住建部门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广“合肥模式”的决策部署,在16个设区市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编制城市体检技术导则,建立5个维度“78+X”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组织“三院一校”技术力量,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设区市城市体检,查出城市宜居性不优、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基础设施系统性不强、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4类突出问题,逐市提出“诊治”对策建议,形成“1+16”城市体检报告。启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指导合肥市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国家试点,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2万套(间)。
  全省共改造老旧小区1341个
  2021年,安徽省住建部门提请省政府印发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强化“1+5”推进机制,累计排查农村房屋1100多万户,消除安全隐患1.2万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造农村危房7062户,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同时,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5.6万套,基本建成13.6万套,新增竣工交付15.6万套。推动城镇老旧小区片区化改造,改造老旧小区1341个,惠及28万户居民。新筹集公租房2916套、发放公租房补贴3.3万户。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省建成分类投放点4.4万个,新增生活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2300吨,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达3050吨。政府投资类项目、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80、60个工作日以内,水气报装服务“一窗办理”。住房公积金5项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8项高频服务事项长三角“一网通办”。
  展望2022
  精准调控房地产市场保刚需
  2022年,安徽省住建部门将精准调控房地产市场,因人施策保刚需,完善新市民、青年人、引进人才、回乡创业者等群体首次购房支持政策,优化商品住房供应结构,满足刚性住房需求和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因企施策防风险,以法治化市场化为原则,建立企业帮扶机制,加强逾期交房治理,防范化解市场风险。
  同时,精准推进城镇“棚改”“旧改”。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推进先建后拆,稳步实施棚户区改造,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68万套、基本建成15.91万套;加快棚改安置房竣工交付,力争年底前竣工交付14.5万套以上。
  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机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标扩面,改造老旧小区1431个。因地制宜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加大租房提取支持力度,支持缴存人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住房。
  据介绍,2022年安徽省将持续开展年度城市体检,优化城市体检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系统化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1200亿元以上。组织实施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改造排水管网1000公里以上。新增城市绿道600公里。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推进停车泊位信息化管理。
  加强城市易涝点排查治理
  深入推进城市垃圾系统化治理,全面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做到生活垃圾应收尽收、日产日清,力争设区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以上。
  推动“安徽创造”“安徽制造”与“安徽建造”深度融合,促进建筑业提质扩量增效,加快打造“安徽建造”升级版,实现建筑业产值增长10%以上。
  2022年全省将抓实城市内涝治理,落实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方案,加强城市易涝点排查治理,加快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推进城市行泄调蓄工程建设和泵站提升改造。加强城市水系全域系统化治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马鞍山加快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做好国家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申报工作。梅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