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安徽公安机关提醒:
出境务工一定要擦亮眼睛
  近日,江苏小伙找工作被虏至柬埔寨,因拒绝诈骗而成为“血奴”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日前从安徽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出境务工请通过正规渠道,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被花言巧语、高薪回报所欺骗,被蒙蔽而加入犯罪团伙,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从被害者成为害人者。
  拿不准的可拨打反诈专线96110
  有些年轻人外出务工,却被骗至缅甸北部从事诈骗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据安徽公安机关介绍,当前,藏身境外、特别是缅北的犯罪分子以招工等名义,通过招聘网站、网络平台发布广告,以高额薪酬为诱饵,吸引年轻人前往务工,实际是从事诈骗犯罪活动。前往境外后,这些人在参与诈骗犯罪的同时,自身也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被殴打致伤致残致死,生命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回国后还要接受法律惩处。如我省合肥市公安局办理的陈某平被诈骗案,抓获回流人员62人,均采取强制措施;蚌埠市公安局办理的王某军等人涉嫌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实施诈骗案,打掉境外诈骗窝点1个,抓获回流人员42人,采取强制措施38人;淮南市公安局办理的蔡某豪等人诈骗、偷越国(边)境案共抓获回流人员55人,采取强制措施53人。
  据回流人员自述,其大多抱有发财梦和侥幸心理偷渡出境,至境外诈骗窝点后不仅挣不到钱反而人身自由受限、人格受辱,后悔莫及,痛苦不堪。安徽公安机关借此机会正告身处缅北诈骗窝点的安徽籍人员:请立即中止犯罪,尽快回国,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争取依法宽大处理,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我省公安机关也提醒广大年轻朋友:出境务工请通过正规渠道,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被花言巧语、高薪回报所欺骗,被蒙蔽而加入犯罪团伙,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从被害者成为害人者。遇到拿不准的情况,可拨打全国统一的反诈专线96110咨询。
  学生企业人员等群体被骗数量最多
  哪些人容易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记者了解到,我省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地,本地窝点少但是发案多、受害者多,这是一个突出特点。电信网络诈骗花样很多,常见的诈骗类型有刷单返利、杀猪盘、贷款诈骗、代办信用卡、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领导熟人、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等,这些类型占全部诈骗案件的90%。
  被骗数量较多的人群分别是学生、企业工作人员、生产制造人员、服务行业人员、个体经营人员、居家女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针对不同群体精心设置骗局,编写话术剧本,因此每种诈骗类型都有特定的易侵害对象,如刷单诈骗易侵害女性高校学生、女性青年企业白领及无业人员;杀猪盘诈骗易侵害女性青年企业工作人员、个体经营和服务行业人员;贷款诈骗易侵害男性青年生产制造业、服务行业、企业工作人员和个体经营人员;虚假购物诈骗易侵害高校、职业院校学生及青年企业工作人员;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易侵害高校、职业院校女性学生及女性青年企业工作人员;冒充熟人领导易侵害学生及企业工作人员、个体经营人员、财务人员等等。
  安徽公安机关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骗子觊觎的对象,骗子的话术“总有一款适合你”,因此我们一定不能置身事外,务必强化“心防”,时刻树牢防范意识,不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