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他们,将北京冬奥带向世界
  北京冬奥会,数千名冬奥健儿突破自我,争金夺银,创造历史,将冰雪运动的激情与荣耀推向全球。赛场内外,点开他们的“朋友圈”,他们与世界分享的又是怎样一次冬奥之旅?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国银行独家冠名本报“冰雪之约”特别报道。
  这届冬奥,“太酷了!”
  冷却塔下,凌空翻转。“这是我见过最酷的景色之一。”美国自由式滑雪选手尼古拉斯·戈珀每次从首钢滑雪大跳台跃起,都有种“超现实”的错觉。他的队友亚历山大·霍尔感同身受:“背后那些‘疯狂的’烟囱太酷了!”蓝天、山脉、城市和废弃钢铁厂,让他们“感觉就像置身于虚拟网络游戏”。
  让人惊艳的远不止“雪飞天”。在宛如蛰伏巨龙的赛道中经历一次“速度与激情”,奥地利雪橇运动员沃尔夫冈·金德尔喜摘银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太享受这里的比赛了,和家乡感觉一样!真希望能再次回来。”
  “彩练当空舞”的中国式浪漫也令他们沉醉。“没有比这更好的比赛场地了,每次踏入这座不可思议的建筑,我都被惊艳到说不出话来。”德国速滑选手费利克斯·里吉亨在社交媒体上为“冰丝带”点赞。
  “参赛运动员对各个场馆评价非常高。面对疫情挑战,能让世界上众多顶尖选手齐聚在这里,这非常了不起。”国际奥委会新闻发言人马克·亚当斯说,从赛场体验到冬奥村氛围,运动员们频频感慨“印象深刻”。
  这里防疫,“很安心!”
  海外疫情肆虐,北京冬奥闭环会怎样?这是不少冰雪健儿来时的忐忑。
  “很安全,很安心!”谈到防疫感受,海外运动员们常如此脱口而出。“每天都做核酸,你去吃个早饭就顺便做了,不到10秒就完事,这一切都让人放心,防疫特别到位。”来自马耳他的单板滑雪选手珍妮丝·斯皮泰里说。
  搭起一个安全港湾,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比赛干扰,成为参赛选手们的共识。“这能让我们把精力都集中到比赛上,赛出精彩。”摘得女子雪上技巧金牌的澳大利亚选手杰卡拉·安东尼说。
  智能测温、快速核酸检测、随处可见消毒设备……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达丽安·史蒂文斯不禁感叹“这是一场安全的奥运盛会”。
  “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如期举办这次冬奥,我认为一定是中国。”荷兰速滑选手托马斯·克罗尔对中国的防疫早就信心十足,他非常庆幸能在中国迎来奥运“首秀”。“如果我们看看过去几年的疫情状况,中国毫无疑问有着全世界最好的防疫成效。”
  这些瞬间,“超感动!”
  “多么棒的礼物啊!”牙买加滑雪运动员本杰明·亚历山大打开冬奥礼品包,被中国小朋友的画作“破防”了。他特意写了信,感谢中国小朋友的精心画作。
  “让我感动的,是人的温暖。”黎巴嫩运动员玛农·乌艾斯抵达北京当天,行李意外丢失在机场,中方工作人员连夜寻找,不到24小时物归原主。德国跳台滑雪选手卡塔琳娜·阿尔特豪斯获得银牌,却在回家途中不慎弄脏奖牌包装盒,北京冬奥组委得知后,立刻准备了一份新的包装盒送去。
  “我是个高高兴兴回家的姑娘!”美国选手尼娜·奥布莱恩在高山滑雪赛中摔倒,医生迅速救治,手术顺利完成。她发文感谢中国的医护团队:“谢谢那些冲向我的人,短短几天我感受到的呵护,令人难忘!”
  美国单板选手特莎·莫德刚到家几天,已经开始想念中国了,她发帖说道:“我迫不及待想再回(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