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增强支撑能力。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养老金是老百姓托付给国家管理的“养命钱”。社会各界对养老金运行十分关注。
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介绍称,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基金整体上收大于支,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有保障。
据余蔚平介绍,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
在同日召开的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说:“全国统筹制度实施后,将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期余缺进行调剂,用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就在制度上解决了基金的结构性矛盾问题,困难地区的养老金发放更有保障。”
据亓涛介绍,至2020年底,各省份实现了基金省级统收统支,解决了省内地区间基金负担不均衡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等存在差异,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省份基金结余比较多,但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重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尽快实现全国统筹,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基金。
“全国统筹制度实施以后,将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不会减小,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将更加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都将进一步压实。”亓涛说,通过加强对养老保险政策、基金管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保障能力,更好地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据央视报道,2018年7月,我国建立了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适度均衡了省际养老保险基金负担,迈出了全国统筹的第一步。2018~2021年,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四年间,共跨省调剂资金6000多亿元,其中2021年跨省调剂的规模达到210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困难省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新华社发程硕作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