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
长三角要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本报讯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国家战略备受重视,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科技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今年关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发展情况,他建议,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要在宏观层面上做出布局,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等方面出台政策支持。
  2020年底,《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印发,过去一年,李和平一直关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情况并对此进行了调研。李和平调研时发现,在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间还需要加强协调,不能单打独斗;长三角区域内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需要共建共享共用等。
  在李和平看来,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不是一个区域概念,而是从国家层面引导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科技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需要一些长远的规划。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除了发挥自身的科技创新技术之外,怎么样进行联动发展,这是一个时代课题。
  “国家层面上出台了有关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要求,安徽在实施这个规划的过程中,如何有效落实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同时又能协同苏浙沪共同发力,值得探索。”李和平说,安徽是一个发展势头非常强劲的省份,也是一个拥有创新活力的省份,但是客观上讲总体水平与江浙沪比较起来仍是有差距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如何在共同体建设背景之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整体的合力,既做出安徽的贡献,又使得安徽在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当中能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对三省一市来说,科技创新共同体首先要有平台、有载体,哪个省在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去做什么样的布局,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要有差异化和各自的定位。”李和平认为,更多的还是需要人才的支持。这就需要国家从宏观整体层面做出部署,并出台人才政策加以引导或制约,否则,纯粹的人才自由流动,对创新共同体的建设难以奏效。
  李和平近期还关注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他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是系统工程,我省目前还存在企业科研能力有限、科技成果供需失衡、转化应用难等问题,需不断进行完善优化,确保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落实落地。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