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GDP今年预期增长5.5%左右
  报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解读1: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目标的设定,主要是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以及与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
  向东说,今年5.5%左右目标的设定,首先考虑了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若实现该增长目标,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就有基础,经济运行就能保持在合理区间。
  其次也考虑了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过去两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为5.1%,在疫情前的2019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6%~6.5%,当年实际增长6.1%。“十四五”规划虽然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但要求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这些因素,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5%左右,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长水平,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发展共识。
  第三,就像《政府工作报告》所说,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去年我国GDP达到114.4万亿元,在这个基础上实现5.5%的增长,相当于5年前增长7.4%、10年前增长10.5%;对应的经济增量超过9万亿元,与世界上排第11、12位的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接近。实现这个目标是不容易的,要付出艰苦努力。
  解读2:
  政府工作报告为何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设定为3%左右?向东表示,去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比较温和,经济的恢复、民生的改善等,都营造了良好的物价环境。同时,市场运行条件加强、能源原材料的保供稳价工作力度加大,也为物价形势的平稳创造了条件。
  对于今年CPI增幅预期的设定,向东表示,目前,我国工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数量保持在高位,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供给有保障,为今年CPI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近期国际能源价格高位上涨,以及受气候因素影响,不排除国内部分农产品如蔬菜等出现阶段性上涨。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CPI涨幅设定为3%左右,是充分考虑到了各种潜在因素,与去年设定的目标一致,也有利于稳健市场。
  解读3: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全国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释放了明显的政策信号,将鼓励各地更多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有利于促进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能耗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