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4版)
谈中日关系
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
共同社记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习近平主席说:“今年是重要历史节点,希望开辟两国关系新的发展前景。”虽然中日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但两国各界期待更好的交流。中方如何看待新时代的中日关系,今年中方在国内有什么样的活动计划?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双方总结历史、共创未来的重要契机。5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了实现中日和平友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决断。50年来,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去年两国领导人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下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毅说,当前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分歧和挑战,特别是日方国内总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中国快速发展,不希望看到中日关系稳定。借此机会,我愿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
首先是要不忘初心,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要切实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精神,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的重要共识,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重信守诺,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事关中日的互信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希望日方在这些问题上恪守迄今所作的一系列郑重承诺,避免再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冲击。
三是要顺势而为,共同开创两国关系的广阔前景。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取代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冷战结盟、地缘对抗那一套早已不得人心。日方应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动,不要为他人做火中取栗的事情,也不要走上以邻为壑的歧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日本应有的贡献。
谈台海局势
“挟洋谋独”没有出路台湾终将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彭博社记者:近几个月以来,台湾海峡周边的军事行动显著增加,台海局势一度紧张。很多人担心中国大陆是否会像俄罗斯对乌克兰一样对台湾采取行动,以武力收回领土。请问,中方认为两者有何异同?如何看待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王毅表示,首先要明确的是,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王毅指出,台海局势面临紧张,根源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通过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歪曲台湾的历史,割裂台湾的根脉,到头来必将葬送台湾的未来。而美国一些势力为了遏制中国的振兴,纵容鼓动“台独”势力发展,挑战和掏空一中原则,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不仅会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境地,也将给美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王毅表示,海峡两岸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同属一中。台湾的前途希望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于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依靠什么外部的“空头支票”。“挟洋谋独”没有出路,“以台制华”注定失败,台湾终将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谈“南海行为准则”问题
磋商进入关键阶段中方对达成前景充满信心
海峡时报记者:“南海行为准则”有关谈判原本预计在今年年底能够结束,但在东南亚与域外国家开展联合军演、“南海行为准则”是否应具有法律效力等方面分歧犹存。您对中国和地区国家克服这些分歧感到乐观吗?
王毅说,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落实《宣言》,保持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当然,要实现南海的长治久安,需要达成更具实质内容、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为此,各方在《宣言》中明确把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作为长远目标。
王毅表示,中国与东盟各国启动“准则”磋商以来,已经取得很多积极进展。由于新冠疫情,当前磋商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中方对达成“准则”的前景始终充满信心,因为推进“准则”磋商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是确保南海成为和平合作之海的关键之举。“准则”不仅将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也将为域外国家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效保障。
现在磋商进入到关键阶段,需要重视并处理好两件事:一是正确看待分歧。任何磋商谈判都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但只要各方牢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任何分歧不可以弥合,没有什么共识不能够达成。二是坚决排除干扰。某些域外国家并不乐见“准则”达成,也不希望南海风平浪静,因为这将使其失去插手南海、谋取私利的借口。希望东盟各国能够看清这一点,共同抵制来自外部的干扰破坏。我相信,域外的逆流掀不起南海的风浪,外部的干扰挡不住地区合作的步伐。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外交部网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