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需要撕开“求职私教”的“隐蔽外衣”
  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互联网“大厂”成为许多求职者眼中的香饽饽。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求职私教”应运而生。他们瞄准求职者的焦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班授课,打出诱人广告:“零经验转行秘籍”“带小白逆袭大厂”“一对一面试谈薪辅导”……(4月4日《工人日报》)
  如今是一个“新职业”“新行当”不断横空出世的时代。一些“新职业”确实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其回应的是新需求,其蕴含的是新理念,其展现的是新思潮。然而,有的“新职业”或许只能称之为“新骗局”了。就拿这个名为“求职私教”的行业来说,其存在的问题还真不少。
  记者调查发现,在求职者缴纳不菲学费后,不少私教“现出原形”。很多求职者发现,课程内容“不靠谱”“用不上”,内推、实操等约定项目也未能兑现。“教的东西很粗浅,应聘压根用不上。”去年秋招接连受挫后,应届生陈脉花6800元购买了“私教服务”。虽然对方自称曾帮近百人圆梦“大厂”,但陈脉觉得自己被套路了。还有的是信誓旦旦承诺,只要按照“求职私教”传授的招数就能“稳进大厂”,结果很多人发现“大厂梦想”始终遥不可及。
  “求职私教”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睛效果”,一方面在于,谁都想找个“体面的工作”,谁都想找个“挣钱的岗位”,谁都想拥有“精彩的未来”。正是人们对于未来期待太高,才有了“求职私教”的市场。另一个方面是,“求职私教”行业的“花言巧语”,抓住了“求职痛点”。从“求职私教”主页的介绍来看,他们似乎都供职于“大厂”,背景大部分是担任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自称面试过成百上千的求职者,深谙“大厂”的招聘喜好。因此,这些“求职私教”多数是借助“巧妙包装”“大言不惭”来吸引求职者的,实际上相当比例的人不过是“王婆卖瓜”而已。
  “求职私教”走的,依然是“招摇撞骗”的老路。对于求职者而言需要多些理智,要看到“真实的自己”,不能“生活在幻想里”,自己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自己应该也是清楚的,谁都想找个“既轻松又挣钱”的岗位,问题是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可“好高骛远”。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则需要加大监管的力度,不能让“求职私教”打着所谓“新职业”的名义实施“新骗局”,要划清“新职业”和“新骗局”的边界。一句话,监管“新职业”,需要跑赢“新骗局”。不能让动不动就上万元的“求职私教课程”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
  郭元鹏/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