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时整合停车资源,向市民提供更多更近的停车选择,是合肥市近年来为缓解停车难一直在探索的民生课题。今年2月22日,庐阳区城管局推出一项惠民举措,该区10个机关单位共计217个内部停车泊位对市民错时免费开放。事实上,缓解停车难是一项系统工程,机关单位错时共享停车位如何进行到底?在落实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难点和痛点?这些仍需要多方不断探索。
鼓与呼希望错时共享停车范围继续扩大
最近一段时间,合肥市民殷先生一到下班时间点,就会把车停放在庐阳区双岗街道办事处共享(错时)停车场。“我家就住在附近,因为是老旧小区,小区车位本身就很紧张,基本就是先到先得,稍微下班晚点可能就没地方停车了。”他说。
机关单位对外开放错时共享车位,对殷先生等市民来说既方便又安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曾于2月25日探访该处停车场,虽然当时该项措施实施没多久,但到了时间点来“光顾”的市民却不在少数,一到晚上基本“位无虚席”,有车来了保安师傅就会开门。
4月6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庐阳区三孝口街道办事处,保安师傅告诉记者,只要是晚上7点到9点来停车场停车,在检查“双码”后就会让其进入。“一般晚上都会有空位,基本上都有5、个。”
采访中,不少市民为机关单位错时共享停车位称赞叫好,“我从家走过来就几分钟,停这里跟停自家小区差不多,免费还安全。”同时,也有人呼吁:相较于市民停车的较大需求,目前开放的停车位数量只是“杯水车薪”,是否可以将免费停车范围扩大到企事业单位呢?
难与痛免费停车会增加机关单位“负担”
记者查询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共有各类型停车泊位151.8万个,而其中126.6万个属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配建的停车泊位,并没有对社会开放。此番庐阳区城管局协调老城区10个街道办事处,已经实现街道层面车位共享全覆盖。
那么,下一步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否可以将内部空闲的停车资源向周边居民共享呢?4月6日下午,庐阳区城管局停车办一位工作人员坦言,目前正按照“共建共享、应推尽推”要求,逐步开放老城区内其他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内的停车场所,但仍有一些难处。
她告诉记者,实施错时共享车位的主体是机关单位,且这项便民服务带有公益性质,是不对外收费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给管理带来一定的“负担”。比如,市民将车停放在此,保安工作人员就要对其安全起到监管作用,无形中会增加其工作量。
“我们一般都会提醒他们不要把贵重物品放在车内,假如说丢失了,我们还要负责的。”另外她也提到,不少车主存在不准时开走车辆的现象,这就导致工作时间内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或办事人员没有地方停车。“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提醒一次,如果出现多次就不让他停了。”她说。
她同时表示,目前并未明文要求机关单位必须错时共享车位,更多的时候是城管工作人员主动协调基层单位,通过鼓励与倡导,来推动这项措施进行下去。
改与促建议实行市场化运营并优惠开放
一方面没有盈利诉求,另一方面又存在管理上的畏难情绪,如何调动机关单位错时共享车位的内部驱动力,对缓解城市停车难至关重要。合肥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李大勇在城管系统工作多年,曾就错时共享停车写过多篇提案。他表示,要把错时共享停车这项便民服务进行到底,实行市场化运营并优惠开放是关键一步。
“机关单位开放停车位是为人民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大势所趋,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值得推广。”李大勇指出,这种便民服务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首先,实行免费停车对于不少市民而言是一种无代价的服务,如果市民不珍惜会间接导致资源浪费。其次,它会无形中增加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一些机关单位是不一定愿意实行的。同时,在他看来最大的阻碍就是,机关单位并非纯粹的市场主体,不能向市民开展收费停车服务。“如果没有配备相应的人力成本和管理秩序,就很难持续进行下去。”李大勇说。
对此,李大勇也提出自己的建议。“机关单位可以将停车位交由国有停车运营管理公司来运营,综合运用行政、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以相对优惠的价格面向市民提供夜间或错时停车服务,既方便市民停车,又能规范管理,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他表示,像现在高新区在与城泊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将辖区内创新产业园停车场、科创中心停车场整体对外开放。瑶海区、经开区、新站区先后也与市城泊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李大勇还表示,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规范好多方停车权利责任关系,“或许这样,才能真正将错时共享停车进行到底。”
骆春霖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吕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