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万物皆有所待。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故愚以为,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假借之道,谋成于己。
为何要假借于他人?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身处社会大环境中,无不对身边的人或事物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交流频繁的环境下,我们终不能选择“独善其身”。其次,假人之道也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特点,小到襁褓时需要母亲的安抚,大到成家立业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一个人的成就除了天资和自身努力,也需要有后天“滋养”和适度借力。
什么才是真正的假借?假于物关键要回到自身,假于物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是完成自己的意愿,为的是成于假。可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假于手机、假于电脑,这些都称不上假,甚至是颠倒主次,沉迷于物,被事物所控制、迷惑,并不能做到为自己所用。
再者,假于物也是有标准的。假于物不是假万物,也不是假某物,而是要假借适合自己、能满足自己需求的有价值的事物。栖息的鸟不惧其落,不是假于树枝,而是假于翅膀;鹏起而飞不是假于翅,而是假于风。由此可见,假借对象的选择便是假于物的精髓。
因此,固步自封、隔绝于物,难于成;假无选择、假于不利己之物,亦难于成。社会需要假物之势,在联系中发展;我们更需要假物之势,着眼长远,定好目标。人只有在不断的假物中,才能不断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黄山市歙县中学高三文(1)班洪张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