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相亲以车取人”背后的势利婚恋观
  近日,浙江杭州市萧山有个小伙子小陈分享了相亲遇到的烦恼:以前自己开奔驰GLC的时候,介绍人推都推不掉,现在开讴歌RDX,介绍人都不上门了……和小陈一样,经济基础不差的“苗青”因为选择了一辆小众品牌的车,在相亲市场受冷落。(4月10日钱江晚报)
  伴随着消费结构从生活必需品时代过渡到耐用消费品时代,汽车也从精英消费过渡到了大众消费。根据品牌、型号、性能、单价的不同,形形色色的汽车在等级化、差异化的意义金字塔中占据不同的位置。汽车除了满足实用性的需求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功能。“相亲以车取人”说到底,就是用汽车作为参照物来衡量和评判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和阶层地位,从而“看车下菜”。
  消费具有符号属性,“相亲以车取人”难免会出现偏差。究其原因,在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导致人们对待同一件事情有不同态度,汽车的符号属性与车主自身经济实力出现不平衡、不一致在所难免。选择哪一款汽车,不仅和经济实力有关,也和人们的消费观、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有的人谈不上富裕,但却好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通过超前消费来购买豪车;有的人明明很有钱,但观念上认为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完全没有必要买豪车,所以他们就买经济适用型的汽车。有的人宁可购买小众品牌的顶配汽车,也不愿意花同样的价钱购买豪华品牌的低配汽车;有的人热衷攀比炫耀,看见亲戚朋友的汽车比自己的汽车好可能就会去盲目消费换一台更贵的汽车……
  “相亲以车取人”不可避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人看走了眼。不论是介绍人前后“冰火两重天”,还是被相亲市场冷落,一些小众品牌汽车虽然身价不菲,但对部分人来说缺乏知名度和辨识度,导致他们先入为主地断定这是杂牌车、低档车。在一个热衷“以财富论英雄”的时代里,滑稽、荒诞的“相亲以车取人”不断上演。
  著名女性社会学家佟新认为,市场化和商品化将人们情感的欲求和满足以等级化的价格呈现出来,在婚恋市场上不同经济状况的男性受女性欢迎的程度是不同的。“相亲以车取人”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功利、势利的婚恋观,表面上看的是“车”,实际上看的是“财”。一些人将婚恋当成立竿见影改善生存状态、迅速实现向上流动的捷径,将婚恋当成一种交易和投机,“相亲以车取人”的庸俗乏味既让人无奈也让人痛心。
  在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婚恋适当考虑经济条件无可厚非。可是如果钻进钱眼里,将财富作为单一的取舍标准,不仅会导致婚恋圈层化以及衍生出一条条的鄙视链,也会导致部分人的婚恋徒有其表、名不副实。毕竟,没有情感和认同作为润滑剂和黏合剂,建立在财富基础上的婚恋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热衷“相亲以车取人”,聪明人机关算尽也会有一场空的时候。杨朝清/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