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4月17日,记者从合肥包河区城管局获悉,该区启动“2022年春季绿化大会战”,陆续开展换植杨树、建设口袋公园等。其中,芜湖路上有着几十年历史的669棵法梧首次使用“根管”养护,为每棵法梧精准“治疗”,而法梧二维码“身份证”有望在5月与市民见面。
“今年我们首次使用‘根管’养护治疗的方式,从而达到养护和防止病虫害的目的。”据介绍,所谓“根管养护”治疗法指的是在法梧根部土壤中埋下透气施肥管,这些管道上均匀分布着洞眼,“待管道埋好后,我们会根据树木实际情况,将合适的养料放入管子中,水、肥及药物通过这个管道进入根部,逐步释放,因此树木就能更好地吸收养分。”据了解,目前这种“根管养护”治疗法在业内属于创新领先水平。
据悉,此次法梧复壮工作从4月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在此过程中,我们会让树木‘少食多餐’,使其更好地吸收养分”,包河区城管局道路绿化科工作人员郑善教告诉记者,他们还会对树下约1200平方米附属设施进行提升,全方位保护“老法梧”。
目前,部分法梧的树干上已经安装用弹簧绳悬挂的名牌,名牌上有一个二维码。手机轻轻一扫,关于这棵数的基本信息、特征、复壮修复情况等一目了然。“目前我们正在对树木的信息进行优化和采集,预计在今年5月份,每棵法梧都会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郑善教说,在这张“身份证”中,有工作人员对这棵树进行复壮修补的全过程记录,因此通过这张电子“身份证”,不仅市民可以通过生动的视频、图片和文字来了解这棵树的习性和特点,而且工作人员还能根据之前的工作记录来对这棵树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提出相应的养护、病虫害防治建议等。
据了解,这669棵法梧中,有400多棵有着长达70多年的历史。作为合肥市第一批行道树,它们是这座城市发展与变化的“见证者”。“希望通过悬挂名牌的方式,让市民能真正地参与到树木的保护中。”郑善教说。
除了对芜湖路上的法梧进行复壮修补,此次“春季大会战”行动还包括建设口袋公园和安排572棵新树“上岗就位”。据了解,包河城管今年会对桐城路与南一环交口、桐城路与芜湖路交口、太平湖路沿线等近3000多平方米的旧街头绿地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为百姓喜爱的“口袋公园”及花境。对于城区道路沿线枯死的杨树,包河城管将进行清理,并同步推进667棵枯死及长势不良行道树的更换及局部绿地提升。
毛娴静倪青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