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业内如何看待MBTI?心理咨询师、四川大学心理学硕士希若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给出了她对MBTI的看法。
问:在心理学人士看来,MBTI测试的科学性如何?
答:业内普遍认为MBTI只是一种信度和效度都比较低的人格测试量表。它可供娱乐,但不能作为科学依据。
问:能具体说说它不可信的原因吗?
答:首先,MBTI的发明者没有心理学的受训背景,其对性格测试的分类,更多是依托于生活经验而非科学研究。你可以理解为,它抓取人们在行为属性和认知方式中的特征,然后把相似特征的人进行了一下简单的总结和归类。其次,这个量表本身语言描述模糊,评估也只有两极二分,信度和效度都比较低。
问:前有星座、塔罗,后有MBTI,为什么人们总是愿意相信“赛博算命”呢?
答:首先肯定是因为赛博玄学迎合了人们自我探索的需求和交流分享的欲望。它们会在15-35岁的年轻人当中较为流行,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更有探索自我的本能和找到同类的渴望。
问:在你看来,MBTI是如何成为新晋“社交密码”的?
答:MBTI简单、有趣,它的分类标签能够更好地让大家在社交中“求同存异”。另外,MBTI对于所有人格类型的描述都是偏正向的。试问,谁会拒绝被人夸奖呢?还有,相较于星座玄学,MBTI看起来也“更专业”一些。结合以上几点,它很自然就变成了当下年轻人的“社交密码”和“破冰神器”。
问: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MBTI测试?
答:MBTI只是一个粗略的分类,是人们了解自己的一种工具而已。它可供娱乐,但大家不必太当真,更不要把它当成什么“标准答案”,甚至因此质疑自己。当然,也不要因此对他人形成刻板印象!对了,如果大家想要尝试更专业准确的人格测试量表,我会推荐卡特尔16PF(即卡特尔16型人格测验)或大五人格测试。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