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萧县采取政府主导、各职能部门协同发力、全社会参与的方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打好“组合”牌,部门联动凝聚工作合力。萧县先后印发《萧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意见》《萧县“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活动实施方案》《萧县红白事大操大办问题专项整治方案》《萧县治理红白事大操大办、抵制高价彩礼包保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萧县礼遇新时代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先进典型暂行办法》,明确萧县红白事操办参考标准,建立县乡村三级包保制度,发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带头示范作用,为群众树标杆、作表率。协调萧县纪监、民政、文明办、文化、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建章立制、社会宣传、监督管理等方面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产生实效。
打好“基础牌”,以规立德滋养文明村风。萧县指导镇村将推进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纳入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自治,共同遵守,相互监督。该县23个乡镇、村(社区)均制定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各村均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制度,做到事前申报、事中监督、事后跟踪。其中杨楼镇新廷村、王寨镇后洼村、龙城镇城西社区建设移风易俗服务中心,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好“宣传牌”,推进文明新风深入民心。萧县以媒体宣传、邀请专家解读、绘制文化墙、农村大喇叭等为载体,向城乡居民发出移风易俗倡议,印发移风易俗宣传画12000余张,发放倡议书40000余份。充分发挥公众人物、典型人物对社会公众的号召力、影响力,倡导新风,实践新风。同时借由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等艺术形式,创作快板书《二妮劝妈改旧习》,编排的现代梆子剧《儿女婚事》已在乡镇累计巡演80余场次,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将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王婉雪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