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9版
发布日期:
枝叶关情 肥西谱写为民服务“大文章”
  老旧小区改造、优化营商环境、安置点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肥西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面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各领域民生实事“全面开花”。2021年,肥西迈入“千亿县俱乐部”,站在这一全新出发点,肥西县将继续做实、做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俯下身子为群众服务,真心实意解决难题,擦亮千亿县的幸福底色。
  以“新”换“心”老旧小区改出美好生活
  每一处老旧小区都曾惊艳过时光,如今,却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阵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肥西县将老旧小区改造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把老旧小区改造改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在肥西县文苑小区,发黑霉变的墙皮被一点点剥离、“牛皮癣”小广告被一点点清除,居住环境焕然一新;刘恒建在肥西县人武部小区住了20多年,“小区老年人偏多,地基最好一次性开挖,还希望增设一些便民服务设施和休闲设施”,让他惊喜的是,自己的这些改造建议很快就被社区采纳了……
  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完成4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9.1万人;2022年,全县将继续推进城关地区老旧小区小巷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计划对288个老旧小区进行集中统一改造,居民们将迎来新的生活。
  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如何更好地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又一道思考题。和以前相比,上派镇金星和园小区的公共区域内再也看不到垃圾堆积了,这一改变源于上派镇创新物管新模式:将31个回迁安置小区和44个商住小区全部划归上派镇物业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成为肥西县探索老旧小区改造与管理同步提升的典型案例。肥西县通过建立健全乡镇、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多方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推动建立老旧小区后续长效维护及日常管理工作机制,真正做到百姓得实惠、城市焕新颜、发展添动力。
  惠企利民营商环境做足“加减法”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沃则稻香。近年来,肥西县精准把脉企业需求,推出多项务实举措,涌现出一个个鲜活案例。
  “近期受疫情影响,我们在宁波过不来,但是项目已签约想尽快落地怎么办?”“我们公司对施工许可证报建环节不是很熟悉,想请你们帮忙行不行?”在肥西县政务服务中心,领代办员们常常收到这样的企业咨询。今年年初,肥西县政务服务大厅正式挂牌“重大项目全程领办代办窗口”,为全县产业类投资项目提供从政策咨询到项目报建全流程免费领办、代办服务。
  以往,企业要想拿到不动产证通常需要一至两个月,而对于均胜汽车安全系统(安徽)有限公司来说,从签订土地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到领取不动产权证书,仅用了半个工作日,这样的办证效率让企业负责人既惊喜又意外。肥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交地即发证”工作,实现了交地与领证“零时差”,有力地促进企业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肥西县全面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解读和宣传,畅通企业获取政策信息渠道,推进各项惠企政策最快速度宣传到位。梳理细化各类交易事项服务事项43项,严格落实“容缺办、限时办、一次办、马上办”。通过研判企业需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企业发展活力。
  与此同时,各项惠企政策“遍地开花”。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8月,《肥西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出台,推出了奖补资金总量高达10亿元的“黄金100条”,重点围绕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建筑业、现代农业、金融业、服务业等板块,进一步创新支持方式,谋求突破发展“瓶颈”,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住有所居回迁安置“安身”又“安心”
  充满烟火气的杨桂塘市场是肥西县最大的菜市场,也承载着许多老肥西人的记忆。2022年2月24日,杨桂塘市场大棚正式集中关停,进入征迁程序。
  杨桂塘市场改造是肥西县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肥西县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坚持新城区建设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启动新一轮征迁工作推动城市更新,倾心摹画城区面貌和品质的未来图景。2021年度,全县启动31个征迁项目,共完成征迁拆除任务163.41万平方米。
  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安置点建设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肥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政府“走心”让群众“暖心”,用心、用情、用力托起百姓“安居梦”。3月8日上午,丰乐镇曹祠村整村推进安置点迎来了新住户,很多群众一大早便来到这里,排好队等待摇号分房。丰乐镇方桥村、安淮村整村推进方桥安置点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安淮村村民殷先胜即将安置在这里,看着敞亮明亮的楼房,他不禁发出阵阵感叹。这样的幸福场景,在肥西已然成为常态。
  为保证安置房建设品质,肥西县在安置房建设中探索出“化零为整”、打包代建的新模式,通过将散布在县域内的各个零星安置房进行整合汇总,统一打包给“品牌响、资质硬”的大型国有企业进行项目代建。与此同时,外修配套,将安置点选址在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黄金地段”,交通路网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内外兼修”,有效化解“安置难”,助推实现群众从“忧居”到“优居”的转变。
  2021年,全县共交付12个安置点,4.7万群众喜迁新居;2022年计划交付安置点21个,力争2年内基本解决“安置难”问题。如今,一幢幢安置房在肥西拔地而起,切实托起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梦。
  项目加持民生工程托起百姓“笑脸”
  在上派镇潭冲河以南片区,肥西县中医院新区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计划今年12月底前竣工,比合同工期提前5个月;站前路与青龙路交口西南角,肥西县首个工人文化宫项目正在进行地下室二层结构内架施工,计划今年年底前竣工,比合同工期提前2个月……诸多涉及民生领域的重点工程按下“加速键”,掀起了肥西县大建设的新一轮热潮。
  为民办实事,就要事事有着落、件件得民心。近年来,肥西县紧紧把握民生脉搏,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多措并举推动民生工程圆满收官。2021年,在肥西县实施的30项民生工程中,资金类项目21项(与工程类交叉3项),工程类项目12项。新的一年,肥西县各项重点项目全速开启,在提升城市能级的同时,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青年路是肥西县主城区南北向的通行次干道,2021年3月以来,青年路分三段陆续改造放行,打通了主城区通行的毛细血管循环。公益性项目建设同样喜事连连,肥西县医院二期感染楼提前完工投入使用,病房楼、科研教学楼等主体工程已封顶,预计2023年春节前全部完工。作为全省重大建设项目之一的复旦儿科安徽医院,也在加速推进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管理、技术、品牌的“平移”。
  为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肥西县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并建立健全“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督办”工作机制。县政府定期听取民生工作汇报,及时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落实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做到及时申请、适度超前拨付。同时,邀请县乡人大代表对全县民生工程进行督查,聘请义务监督员对各项工程进行监管。2022年,我省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实施20项民生实事,肥西县将扎实宣传20项民生实事,并积极实施涉及本县的民生实事目标任务,以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周媛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