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26日
频繁做核酸有必要吗?
  针对一些居民认为“核酸检测没必要频繁做,自测抗原就可以了”的问题,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晓波25日解释,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一直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作为诊断标准。如果核酸检测从采样、转运、接收到检测、结果判读和报告各个环节都能准确无误,理想状态下核酸检测准确率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但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也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例如标本取材时受检者配合情况、样本存放的温度和时间、检测过程的规范性等等。为了保证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会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通过设置内标来确认采样是否合格,通过室内质控来进行监控等。
  上海市从4月22日起开展社会面清零攻坚九大行动,其中检测筛查行动采取了“抗原+核酸”组合筛查模式。抗原检测相对于核酸检测来讲,具有速度快、操作方便的特点,可用于居家自测,但其检测的敏感性比核酸检测要低,这是因为核酸检测是一个指数扩增的过程,通过适当放大病毒片段的浓度,让病毒更容易被发现。所以如果一个人还在感染的初期,相关体征也未显现出来,这时抗原检测可能为阴性,就需要核酸检测来确认。抗原检测的准确性,还取决于个人操作的规范程度。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
  胡晓波说,近期的连续筛查主要出于这样的考虑:从新冠病毒感染的病程来看,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个体存在差异,病毒载量也不同。当社区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之后,通常那些病毒载量较高的感染者能被筛查出来,但也有部分病毒载量较低的感染者,会呈现核酸阴性结果。因此,需要通过连续多次的核酸筛查,尽早发现阳性感染者,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综合《新民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