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全国种粮大户”唐赢:
一人赢,还要带动乡亲赢

  如今,许多村里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可偏偏有人选择了“逆行”:放弃打工,回到家乡开始农业创业之路。今年42岁的唐赢,现任池州市赢亮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贵池区远近闻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获得过“安徽省种粮大户”和“全国种粮大户”等诸多荣誉,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放弃打工,开始农业创业之路
  2000年,在外打工的唐赢萌生了回家种田的想法,因为家里的叔叔伯伯都在从事农业生产,让他觉得农业未尝不是一条创业之路。于是他放弃在外打工,回乡承租了120亩水田。由于家里亲戚都进行着水稻种植,唐赢也有种田的经验,所以他选择从种植水稻开始自己的农业创业之路。
  但唐赢的创业之路并不算顺利,他创业的第一年便遇到了水灾,不仅没赚到钱,还产生了亏损。周围人也叫他出去打工,说务农不是一个好的行业。但是唐赢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他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于是他开始自己学习农业相关的知识,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大力推行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几年时间就从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转变成农业科技达人。此后连续几年,唐赢的水田获得了丰收,他的水稻单产比周边农户的高出了10%。
  唐赢还通过上网搜索学习别人的经验,寻找农业的商机。2012年,他发现墩上街道水资源丰富,并通过市场调查认为芡实种植比较有前景,于是当机立断购置6条芡实作业船,在双丰圩承包千余亩圩田从事芡实种植项目。当年就收获芡实25万公斤,按当时12元/公斤价格,产值达到了300万元,并带动本村大户种植芡实1200余亩,使山湖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芡实种植专业村。
  百折不挠,带领种植户渡难关
  农业种植行业有不少困难来自于突发的气象灾害。2016年的一次洪水,让村里的芡实几乎全被淹没,亏损了30多万元。唐赢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吸取经验,第二年水利冬修一开始,他便带头组织大伙儿开展圩堤修复,为新耕种的作物做足有力准备。
  渐渐的,不少人都发现了种植芡实的商机,不少地方的农民大量种植芡实,2018~2019年芡实大丰收,由于产量大,价格跌落一半以上,许多种植户弃种芡实。唐赢不忍心看到大面积的芡实遭弃种,且考虑到村里发展这样一个产业极其不易。他向种植户说明农产品有着“好三年坏三年”的规律,要沉得住气,并自己斥资20多万元,收购并囤积了村里的50吨芡实,待到行情好转时再出售,带领大家渡过了难关。
  谈到回乡务农的生活,虽然经历了坎坷,唐赢也觉得很满足,他觉得能够陪在家人身边,家庭和和睦睦的,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
  善于学习的唐赢看到南方有部分稻田进行稻虾混养,有不错的收益,也从去年开始尝试,发展了200亩地的稻田养虾,得到了良好的成效后今年已扩大到近千亩。近期,唐赢开始尝试秋浦花鳜等特色农业产业,他已经在做秋浦花鳜的小规模养殖,打算等自己养殖成功了,再将经验推广给更多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于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