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致敬可爱的大爷们
  □王业芬
  “你好!请扫码。”这已成为当下的一句流行语,也是防疫志愿者和门卫大爷们的口头禅。
  下沉社区防疫过程中,我遇到一群可爱的大爷,他们不厌其烦地对过往车辆和行人重复着这句话。他们平均年龄超过65岁,多数头发花白,有的甚至有些弓腰驼背。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嗓音洪亮、动作敏捷、做事认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宣大爷七十有八,他个子不高,但腿脚利索;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他是左岸文化村小区的一名门卫,值班时每看到一辆车来,就举着手里的防疫扫码牌迎过去,拦下车子,站在车窗旁耐心等待驾驶员扫码。大部分驾驶员都很配合,也有嫌烦的,说:“又要扫码啊,我是中午出门的,才几个小时,又没去哪里。”大爷不急不躁,平平和和地说:“现在是特殊时期,还是扫一下吧,要不我们在这值班就没作用喽。”说完哈哈一笑。来者回不过面子,爽利地掏出手机,“滴”的一声,绿码,开闸放行!
  有一次宣大爷值夜班,凌晨一点多,有人要进小区,没有门禁卡,他立即警觉起来。尽管对方一再声称是小区住户,忘带卡了,大爷还是要求他扫码,看到绿码才开门。我夸大爷做事认真,他一本正经地说:“疫情防控可不是开玩笑的,谁想半夜混进来,不可能!”
  与宣大爷搭班的朱大爷,也是个极认真负责的人。他高高大大,身体硬朗,虽说70出头,但站在门口,如山似塔,大有一夫当关之势。他和志愿者一道督促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扫码,仔细查看扫码结果。有的人图省事,不想扫码,老远就把自己的安康码调出来,朱大爷说:“你还没扫,怎么码就出来了?”那人说:“我这就是安康码,一样的啊。”“不一样!你只是调出自己的码,没有扫我们的码啊。”大爷说得对,他没扫我们的码,就无法显示他到过这里,即便有事,也无法追踪。自从听我们说,扫码才能定位到经过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时,大爷就跟那些不扫码只调码的人杠上了,即便是对本小区进进出出的住户也丝毫不讲情面。
  门卫张大爷不愧为包公故里人,大有包公的铁面无私精神。我拦住一辆大货车扫码查验后,他才说是他儿子,中午去街上拉一趟货刚回来。我说:“那你刚才咋不直接放行呢?”大爷憨憨一笑说:“都要一视同仁,我儿子当然不能例外。”
  物业徐大爷,对我们十分关心。乍暖还寒那几日,我和社区志愿者在小区门外的简易帐篷里瑟瑟发抖,又时不时出来拦截车辆和行人扫码测温登记,几个小时过去,浑身的热乎气几乎被风雨抽光。我们随口说一句,要是有一碗热稀饭就好了。晚上,徐大爷不声不响端来一只电饭煲,盛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稀饭,里面还闪动着诸般“宝贝”:玉米碎、薏仁米、大豆、绿豆、花生米……还没吃,但闻粥香,心里已暖融融的。徐大爷关切地说:“趁热吃啊,我来代你们值班。”此刻,所有附着在身上的寒冷和辛劳瞬间遁逃,烟消云散。
  值完班回家,小区入口的门卫大爷老远就迎上来,把扫码牌往车窗处送,我也早早就打开手机,主动扫码。有一天手机却偷懒放瘫,安康码、行程码,一码都扫不出,调自己的安康码也调不出来,在门口卡了五分钟没走掉。大爷很认真,丝毫没有放行的意思。搁以前,我早就按捺不住,据理力争说自己住在里面几栋几零几,甚至忍不住会冲大爷发火。这次,我没有丝毫怒气,反而安慰一脸焦急的大爷:“别急,我把手机重启一下试试。”终于,手机很配合地报出“绿码”,大爷笑了,我也笑了。
  做防疫志愿者时,我常遇到一些人不扫码反倒怒气冲冲地说:“烦死了,一天扫码一百遍!”我当时真的很生气,想回怼几句,社区工作者、门卫大爷和物业大姐们却笑盈盈地说:“不要气,疫情结束,就不要你扫了。”后来,遇到小区居民厌烦地问:“你讲,到底一天要扫多少遍?”我不再生气,笑着回答:“这可说不准,由您自己定,您一天进小区多少遍就扫多少遍。”
  我想,要不是当了志愿者,或许自己也会和他们一样不耐烦,不支持吧。感谢“志愿红”,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感谢默默无闻、忠于职守的大爷们,让我看到了责任担当,学会了温和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