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授予2022年“安徽省最美护士”称号的通知》,决定授予夏丽、周燕、吕复莉、王华东、许孝姗、陈莉莉、黄妮娜、王伟伟、刘永平、钱晓英等10名同志2022年“安徽省最美护士”称号。周燕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门诊党支部书记,门诊部护士长。工作20余年来,周燕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曾荣获院“优秀护士长”“优秀共产党员”“年度服务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舍小家为大家,不舍昼夜投身抗疫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医院门诊是群众就医的最前线。作为门诊部护士长的周燕闻令而动,迅速反应,建立发热预检分诊处,牵头筹建核酸采集点,在各个诊区开展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为了让患者安全就医,安心就医,她率先垂范,在各个风险关口奔波忙碌。
2022年3月14日,合肥某地居民收到紧急信息,需要立即进行核酸检测。当天下午4点开始,南区门诊迎来了大批检测的群众。在医院党委和南区分党委的统一部署、调配下,周燕与门诊部同事一起,紧急增开采集窗口,协调维持现场秩序,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3点,终于完成了8000多人的核酸采集工作。这时她才想起来晚饭还没吃,甚至水都没喝上一口。第二天医院安排她休息一天,但早上7点不到,她又出现在核酸采集点。
周燕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夫妻俩人都奋战在抗疫一线,难以照顾两个8岁的孩子。每一次问她为什么要这么拼,她总是说:“如果我多做一点,可能就会让患者少排队一分钟,早一点减轻病痛。”
门诊部是医院疫情防控的“哨点”,如何在做好防疫管控的同时尽可能地方便患者就医,周燕带领团队一直反复摸索,患者就诊的每一条路线她都会反反复复去走几遍。无论是防控卡点的设置、人员配备、标识指引,还是工作流程、制度的动态调整,她都严格把关,在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院内“零感染”的同时,最大程度优化就诊流程。
想患者之所想,做患者的贴心人
“我们和患者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要懂得换位思考,要以心换心。”这是周燕常说的一句话。为了更好地了解门诊患者就医环节中的难点问题,她始终坚持“现地现物”的原则,每天穿梭在门诊诊区,广泛听取患者和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为方便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在她的建议下,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率先在省内医院引入共享轮椅和平车;她和信息技术人员研究解决患者B超检查二次排队问题,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在口腔科、PICC换药室等诊区建立虚拟药房,减少患者反复奔波。
作为门诊党支部书记,周燕还在支部内大力推行暖心服务,联合病理中心支部为门诊内镜检查和小手术患者提供病理标本取、送、打印报告、复诊的一站式服务,仅2021年就服务患者1.8万余人次,深受患者好评。
爱动脑勤思考,金点子让患者获益
无论是在门诊护理管理还是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周燕同志一直是个勤于动脑、勇于创新的人。她总是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近三年来,她先后主持院级三新项目3项,在“PRP在慢性难愈性伤口中的应用”项目中,她牵头联合多个科室成立MDT团队,让很多患者伤口迁延不愈的困扰得到解决;以第一参与人参与校级课题(重点项目)1项,探索医院流动岗位护士的管理,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岗位人力不足的问题。她还参编书籍2部,获批实用新型专利4项。
此外,周燕还联合多个临床科室开设护理门诊,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门诊患者的延续护理问题,其中母婴护理门诊受到了新手妈妈们的热烈欢迎,解决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母婴护理问题;脑卒中护理门诊让数以万计的患者获益;慢性肾脏病护理门诊让慢性肾脏病患者得到了规范化管理。
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担任护士长12年,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护士,还是护理管理者,周燕一直勤勉敬业,率先垂范,默默奉献。正如她自己说的那样:“哪怕只有萤烛之光,也愿拼尽全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陈帅朱伟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