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疫”往无前南站协力“守城墙”
合肥高铁南站疫防助旅纪实





  “常态化疫情防控,关键是守牢第一道防线。尽锐出战第一线,用力‘守城墙’,避免‘打巷战’。”5月8日下午,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主持召开第46次市疫防工作视频会商会,做出如上布署。何为城市的第一道防线?火车站、飞机场无疑是重中之重。合肥高铁南站是安徽省对内对外最大的窗口,为华东四大铁路枢纽站之一,是外省来肥返肥人员最主要的陆路通道之一。可以说守住合肥南站,就是为900多万合肥市民穿上了严丝合缝的“防护服”。“这段时间还能去南站正常乘车吗?”“中高风险地区来肥的乘客,南站如何管控?”“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现在还能不能正常从南站带客?”近几天,报社的热线电话陆续接到读者来电,带着他们的疑问,记者9日前往合肥南站进行了实地探访。
  保通保畅更保安,坚决不漏一人
  记者9日上午首先来到合肥南站到达大厅北出站口,一拨到达旅客排队扫码测温后,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每名旅客的健康码、行程码以及车票信息,随后便进行核酸检测。普通旅客做过核酸检测就可以直接离开,健康码显示为红码的旅客会通知当地疫防部门进行处置,黄码的旅客则会向所在社区进行报备,接受社区的管理。据南站综合管养项目部经理吴磊介绍,每日清晨,当全国各地中高风险地区、敏感地区的名单一出,站区所有参加“双查双检”的员工就牢牢记住这张清单,保证在核查旅客行程码时准确又快速地分流各类乘客。“我印象最深的一天,当时有35个城市属于中高风险地区、敏感地区,我们所有工作人员都坚守‘坚决不漏一人’的信念,快速准确地分流每名到站旅客。”
  记者在北出站口附近看到,为了确保“不漏一人”,站区增设一筛区、特别通道二筛区、普通通道二筛区……据吴磊介绍,当凌晨将最后一名旅客安顿好,南站人的另一轮疫防工作不间断开启。站区各个部门召开会议,针对新的一天疫防环节再次演练,已前后调整优化10余次旅客出行通道,最终形成标准化闭环管理流程。为了确保闭环管理的安全、有效,合肥南站还打通与站内、合肥站和机场的闭环通道,让中转换乘人员安全及时出肥返乡;打通与120、社区的闭环接收通道,确保看病买药、临终探视、手术签字等特殊情况得以解决;开设面向老幼孕残、军人等群体的优先便捷通道,帮助他们提前验码……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举措当好阻断疫情的“守门员”。
  持续奋战,让市民搭乘“放心车”
  随后在合肥南站综合管理办公室,记者查阅了“五一”以来的进出站旅客统计表。近十天来,受国内疫情影响,合肥南站的到站旅客数量大幅度下降,但每天抵肥人次依然在一万以上,近两天激增至两三万左右。此外,每日搭乘出租车进站的旅客仍有数千人次。为此,合肥南站严守出租车防疫关口,推进驾驶员核酸检测等工作,为市民搭乘“放心车”而持续奋战。
  “出租汽车因其空间相对封闭、流动性强、接触人员多等特性,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合肥市交通执法支队包河大队派驻在合肥南站的魏咏露连日来一直带头投身到出租汽车行业疫防工作中,督促驾驶员按要求核酸检测、开展最新防疫政策宣传、应急处置安康码黄码驾驶员……
  记者在西落客平台看到,魏咏露带领同事们敲开每一辆进站出租车的车窗,了解每位驾驶员的安康码、疫苗接种以及最近的核酸检测报告;引导参加免费核酸检测的驾驶员有序排队,协助驾驶员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工作。魏咏露和同事近来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让原本清瘦的她更显单薄,短短十天瘦了五斤。
  高科技助力,站内消杀无死角
  为旅客提供一个安全的候车空间,也是南站人近来工作的重中之重。记者来到二楼候车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一”期间南站新设的12台防疫核验终端设备——“电子哨兵”,它能将旅客身份信息与安康码、行程码关联查询。“能够准确显示绿码还是黄码和他的行程码的问题,不存在误差。”南站防疫卡口现场组长杨涛介绍,“核验的智能化、数据化,一方面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漏检、错检。”
  除了“电子哨兵”,在候车大厅内,“头顶冒烟”的无人驾驶消杀车正在卖力地工作着。“虽然它的个头不高,但消杀的能耐一点不比人工差。”合肥市高铁南站综管办党工委委员、管护中心主任王磊表示,这种消杀车配备了全自动巡航、动态避障等功能,配合雷达探头规划好的线路,每15分钟可完成1000立方米空间的消杀,整个南站区域的消杀工作都由这种无人驾驶消杀车负责。
  此外,合肥南站的清洁工作也投入了智能机器——无人驾驶扫地车,它每小时可完成5000平方米面积的清扫工作。不仅降低了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更多可能的交叉感染,为常态化防疫提供了更具科技力的解决方案。科技防疫更彰显防疫超前意识,合肥南站共配备了48台无人驾驶设备,包括无人驾驶清扫车、无人驾驶洗地机、无人驾驶消杀车、无人安防车以及执法无人机等,严防死守,不让新冠病毒进出合肥南站大门。
  一方面是科技防疫带来的效率和准确度,一方面是充足的人员配备,更为合肥南站防疫工作带来全面保障。据悉,合肥南站综管办各科室、直属事业单位、派驻执法机构、物业、志愿者等500余名干部、职工化身成大白和志愿者,全力投身一线防疫。“我们要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坚决不能漏掉一个风险人员,为900多万合肥人民守好门,这既是责任也是担当。”王磊说道。
  “五一”期间,包河区防指还紧急增派了100名工作人员,合肥市文明办组织了老兵救援队30多名志愿者上岗驰援。合肥南站双码核验区的堵点位增加了一倍的力量,力求旅客不聚集,尽可能快出站,目前站区的防控工作人员达1500人,确保南站防疫从应急化到常态化转换期间力量充足、保障有力、防控严格。
  特事能特办,绿色通道温暖助旅
  疫情防控需要“刚”,服务群众则需要“柔”。在对个体生命的关爱温情上,合肥南站一直在行动。站区闭环转运队伍是一支由南站城管青年党员构成的先锋队,除了“点对点”把需要隔离的人员转运至隔离点,他们也要当好特殊群体的“摆渡人”。
  “父亲病危正在医院等着我签字,现在去酒店健康观测就来不及了,这可怎么办!”月4日晚上,当合肥南站正在严格落实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闭环转运时,从广州抵达站区的旅客方先生焦急地向工作人员求助。而另一边,一名肾移植患者袁女士也从广州来到合肥,需要去指定医院购买特效药,并在晚上8点前服下,否则十分危险。
  “当时已是晚上7点30分,我一看情况特殊,赶紧向医院方核实具体情况,并向南站综管办请示,请求开通绿色通道。”当晚合肥南站城管大队副大队长杨会涛正在现场负责转运工作,得到领导特事特办的批复后,他火速联系转运车辆,并安排了两名城管队员,一名陪同帮助袁女士购买特效药,另一名联系方先生父亲的主治医生,让医生带着相关材料,在医院楼下空旷处与方先生进行沟通、签署相关手术材料。
  在买完药和签完字后,城管队员又陪同两名旅客购买了次日早上回广州的机票,并将二人送往集中健康观测酒店,第二天又安排专车将两人送往机场,全程闭环安全转送。
  “3月以来,我们这支青年党员先锋队奔忙在防疫一线,白天要沟通协调,晚上负责转运,常常是‘白+黑’连轴转,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是常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会涛的眼中布满了血丝。
  采访结束之际,记者来到南站综管办的红枫驿站服务热线办公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据工作人员介绍,近段时间来电数量激增,有询问乘车和接站细节的,也有一些抵肥旅客对南站按疫防政策对自己劝返和隔离表示疑惑不满的。驿站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合肥疫防的第一道防线,南站严格遵照市委市政府的最新疫防政策,对进出站旅客予以管理,望广大市民和外来旅客理解。工作人员也提示市民:最近去南站乘车,当天最好提前出门,为出行中防疫措施预留一定的时间,以免耽误行程。若对乘车和接站等事项有疑问,可随时拨打合肥南站红枫驿站服务热线4000551281(24小时在线)。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