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芜湖首个智能健康小屋投入使用

  本报讯5月15日上午,芜湖市首个智能健康小屋在弋江区中央城学府壹号核酸检测点正式投入使用。智能健康小屋内配空调、紫外线消毒灯、工作台、生物安全转运箱、医疗废物收集箱等硬件设施,并采用了智能化无接触式信息登记技术。居民可通过扫安康码、核酸检测预约登记码、身份证或者刷脸等方式,方便快捷地完成采样信息登记,实现安全、节约、高效的核酸采集。
  当天上午9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民们正排着队,在社区志愿者的指引下,拿出手机对着智能健康小屋的扫码点进行扫码登记,然后来到小屋的核酸检测窗口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在智能健康小屋内的医务人员,一改以往较为臃肿的“大白”造型,仅穿着普通的隔离服,将一双胳膊插入检测窗口下方的一双“橡胶手臂”内,经过消毒后,将“采样拭子”放入接受检测市民的咽喉里进行采样,随后将“采样拭子”放入试管里收集。从市民扫码登记到采样完成,整个过程不到20秒。
  “智能健康小屋用三个词概括就是‘安全’‘减员’‘增效’。以芜湖市为例,我们通过对当前人工采集工作摸底,发现单个采样人员日采样上限约为500人次,若有单日全域全员核酸采样的任务安排,考虑到全市近400万常住人口,则需4000余个采样点,8000多位采样人员,以及与之对应的物资配送、样本转运、医废收集力量和现场秩序维护人员。为创造安全、有序、便捷、高效的核酸采样模式,同时节约各项管理成本,急需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对全市采样工作进行管理。”智能健康小屋的研发方——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安徽省医疗大数据智能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付龙告诉记者。
  “健康小屋可实现智能身份登记、全程无接触、采样效率提升、采样人员更安全更舒适。登记采样从二人一组,压缩到一人,人员节约一半,采样效率从每天500人提升到每天1000人,效率提升1倍,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充分发挥单位在防疫上的主体作用,不仅做到应检尽检,还做到重点人群按频次检测,深挖潜在的流动人员检测。”陈付龙说。
  “现在做核酸(检测)不仅离家近,而且速度更快了,扫完码就能做。原来做核酸需要两个人,一个负责登记,一个负责采样,现在一个人做,效率更高了。”一位刚刚做完核酸检测的市民对记者说。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打造15分钟便民健康服务圈的要求,我们弋江区在小区、社区、广场、学校等98个点,进行了健康小屋的布局和安排。其中一代健康小屋有80个,这次的二代智能健康小屋有18个,我们计划陆续将一代的小屋进行升级改造,全部替换成二代小屋。”芜湖市弋江区副区长余靖告诉记者。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孙芮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