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前不久,重庆市公租房管理局对3名举报人予以了奖励,加上之前渝北、沙坪坝的奖励,首批22条线索、12名举报人获得奖励。《举报公租房转租出借奖励办法》自3月中旬实施以来,重庆市已查实清退转租出借76户。(5月24日上游新闻)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不同的人们在生存状态上存在着鲜明反差,在居住状况上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饱含“弱势补偿”的善意和温暖,公租房通过“制度补血”的方式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实现“安居梦”,让他们以更低成本改善居住条件,生活得更有品质。
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一些人热衷“钻空子”。公租房出借可以惠及熟人圈子、转租有利可图,本质上都是一种损公肥私。一方面,在违规成本不够高的背景下,贪婪和欲望就会膨胀;另一方面,有的人足够自信,认为只要足够小心谨慎,失范行为就会不为人知。
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底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秩序,是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最低道德保障”。在失范行为和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泾渭分明的界限,牢固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禁忌意识与边界思维,看似约束和束缚了个体权利,实际上却是一种自律自制和自我保护。公租房转租出借说到底就是缺乏禁忌意识,无节制、无底线地利用有限的公共资源,让制度善意在执行过程中被切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失范行为往往隐伏着“意义之网”的迷失与错乱。在有些人看来,规则应该是弹性的,应该是利己的;规则最好只能管住别人,在自己身上选择性失灵;有些人觉得遵循规则是笨拙、迂腐、怯弱的表现,想方设法绕过规则才是聪明、灵动、有本事的体现。
公租房转租出借并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关乎公共利益。打击失范行为,显然需要扩大公众参与面。当公租房转租出借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投机者自然会进行“理性选择”。不论是纳入征信系统,还是解除租赁合同收回房屋,抑或加收租金处以罚款,当失范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和捕捉到,当投机行为得不偿失,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会掂量掂量。
加大规训和惩罚的力度,压缩公租房转租出借的生存空间,不仅有助于让有限的公共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也有助于守卫公平正义。当公租房能够惠及更多亟须“雪中送炭”的人,制度善意才会在传递中实现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