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5月13日,记者从合肥市检察院了解到,该院通过对2019年以来全市两级检察机关办理的养老诈骗类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以老年人群体为侵害目标,实施骗取财物的各类违法犯罪已表现出网络化、智能化、集团化等趋势,并且呈现出7大特征,急需综合施策,通过严厉打击和推进诉源治理相结合,以更有效地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据介绍,2019年以来,合肥市检察机关共审查起诉养老诈骗类案件12件67人,涉案被害老年人5.2万余人,涉案金额达1.43亿余元。检察机关通过综合分析发现,此类养老诈骗犯罪案件呈现7大特征:
投资理财、高额返利型。利用老年人急于寻求养老保障、对集资诈骗尤其是新型互联网金融等认识不足的特点,打着投资消费卡券、收藏品、虚拟货币等旗号,以小恩小惠博得好感和信任,再以高额回报承诺吸引老年人参与,进而骗取钱财。比如,肥西县检察院办理的杨某某等21人诈骗案中,杨某某等人利用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虚构“云数贸”“黄河留根”资产解冻项目,诱使以老年人为主的近千名被害人参与所谓投资,从中骗取钱财300余万元。
房产投资、买房养老型。以投资养老公寓、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为名,借旅游考察名义,将老年人骗至所谓养老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夸大宣传养老项目前景,进而进行非法集资。比如,合肥市瑶海区检察院办理的汪某某集资诈骗案中,汪某某作为安徽某资产管理公司法人代表,在明知“巴马长寿谷”项目未被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仍与广西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融资合作,通过散发传单小广告、投资人口口相传、带投资人去广西巴马县参观等方式,宣传广西巴马长寿谷投资养老公寓项目,以土地众筹名义向社会吸收资金,致使90余名投资人500余万元投资款被骗。
吸纳会员、综合养老型。这类犯罪团伙往往通过工商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经营所谓养老产业,在全国各地设置子公司,形成集团化、规模化效应。比如,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办理的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系“爱晚系”非法集资系列案件之一,该总公司设在南京,仅在合肥一地就设立了6家子公司,业务范围覆盖老年健康、老年金融、老年地产、老年休闲、老年零售、老年文化等多个板块,针对不同对象实施犯罪。
保健养生、慢病根治型。针对老年人对保健养生的需求,诈骗团伙通过开展“免费义诊”“免费体检”,召集“健康讲座”,或者采取免费赠送小礼品、体验按摩理疗项目、试用养生保健仪器等方式吸引老年人,进而推销各类所谓保健产品。同时,抓住老年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冒充专家、医生虚假问诊,夸大产品功效,高价销售伪劣药品、走私药品或不对症药品。比如,长丰县检察院办理的吴某等人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冒充健康顾问、专家,谎称所售保健品、药品系名人题词推荐、有大量治疗成功案例,针对老年病患者实施诈骗,骗取被害人财产共计1500余万元。
代办保险、骗取保费型。由于对国家社保政策了解不到位,一些未能按期足额缴纳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急于通过补缴社保等方式来落实养老保障,从而成为不法分子犯罪的对象。比如,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办理的李某某诈骗案中,李某某利用其有关工作关系,通过挂靠单位的方式,为370名不符合单位缴纳社保条件的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810余万元,李某某从中非法获利200余万元。案发后,上述补缴养老保险人员违规领取的养老保险金全部追缴。
平台交友、婚恋诈骗型。当前,一些老年群体面对犯罪分子所谓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容易放下心理防线,而一些丧偶老人因急于寻求陪伴更容易被骗。比如,合肥市庐阳区检察院办理的马某某诈骗案中,其通过婚恋网站发布征婚交友信息,利用自己年纪相对较轻的优势,以结婚恋爱为名,与他人合谋,先后诱骗多名老年被害人投资其所谓的教材生意,骗取钱财百余万元。
谎称“神医”消灾、迷信设局型。一些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一定程度还存有封建迷信思想,行骗人利用他们看重自身和亲朋幸福安危及破财免灾的心理,通过套取被害人的个人信息,谎称自己是所谓“神医”“大师”等实施诈骗。比如,肥西县检察院办理的张某某诈骗案中,张某某通过事先掌握的被害人家庭信息,谎称被害人及其子女家中近期将有灾祸,诱骗其将财物放至“老神医”处“开光”即可化解,先后骗取3名被害老年人价值1.7万余元的金银首饰。
针对形形色色的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活动,合肥市检察院提出3点建议:一是加大惩处和监管力度。二是凝聚社会家庭合力。三是通过宣传提高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检宣张军赵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