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刘雪芳
离端午节还有好些天,菜场就有人卖粽叶、卖粽子了。
我情不自禁想起奶奶的大脚粽子。
小时候,村上人对过端午节很重视,粽子是那天早上的必备早餐。而包粽子是一门技术活,很多人不会包,或者包不好,水一煮粽子就会松懈、糯米会露出来,粽子就不好吃。
而奶奶的粽子包得好,再怎么煮也不会坏,村人都知道她有一双包粽子的巧手。
每到端午节前,找她包粽子的人真不少,奶奶总要忙好几天。
他们把粽叶、糯米准备好,放在我家客厅,然后,奶奶一家家按顺序把它们排好、包好。我家常常是最后包粽子,赶在第二天早上能吃上粽子。
奶奶把从芦苇滩摘来的粽叶先煮好,然后放在冷水中,拿来大澡盆,在澡盆上担个扁担,把一张张粽叶放在水中,用抹布反面正面抹一遍,再放在扁担上,等扁担上的粽叶放不下去时就拿掉它们,放在另一个盆中。
洗完粽叶,开始包粽子。只见奶奶左手拿起几片粽叶,右手拿一根粗线放在口中用牙咬住,再用右手把左手中的粽叶凑成整片大叶裹成锥形,这时候把早已泡好的糯米,抓一把往裹好的粽叶里放,接着用一根筷子在米里戳几下,再放一些米,一点红豆。再拿一片粽叶盖在上面,用手往下一按绕一圈,这时候用右手拉住嘴里的线使劲在粽头上绕,打个结,一个粽子就算包好。把十个这样的粽子系在一起,称一挂粽子。
粽子包好可以随时下锅,只见奶奶把几挂粽子往锅里一放,倒些水把粽子淹没,半个小时后,满屋清香。奶奶的粽子大,像脚一样,所以被人称为大脚粽。奶奶的大脚粽,包得实、包得紧,吃起来有嚼劲,特别的香。
奶奶的大脚粽就如奶奶的为人,样子不娇美,但实在、不虚夸。
如今,奶奶离开我们已有很多年,再也吃不到奶奶的大脚粽子,只能在记忆中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