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然而近年来不少地区存在不同程度耕地抛荒现象。合肥市长丰县杨庙镇大路村就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可没有想到的是,短短一年时间,一个耕地抛荒的后进村却逆袭成为县里的集体经济强村。他们通过村企合作寻找到破解难题的新方式。
2021年4月份,安徽农垦集团农产品公司与大路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开始经营大路村4000多亩土地,合作期限暂定5年。“我们有种子、农资、技术、销售渠道等优势,但短板也很明显,抽调不出更多人员来支援这个项目。”安徽农垦集团农产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登松说。
“农垦技术员真是种地高手,什么时候排水、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打药都算得清清楚楚,打药用无人机,除病虫害药里还加了营养液。”70岁的大路村原党支部书记董善业告诉记者,“高粱怕涝,但我们这地方夏季雨水多,排水是个难题,为此他们专门引入了鼠道机在地底下开沟排水。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种新型农机,难怪去年高粱长得这么好!干了一辈子农活,真是长见识了,也学到不少经验。”
“523分红”是安徽农垦集团农产品公司与大路村签订的合作协议的核心条款,即农垦、村集体合作社、村民分别按照利润的50%、20%、30%实行利润分成。在有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推动下,2021年,大路村秋季高粱与水稻喜获丰收,农垦集团农产品公司与大路村合作项目首战告捷。4000多亩统一流转土地纯收益达到110万元,农垦集团农产品公司根据协议约定向大路村集体返还40万元。加上其他收入,大路村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达5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从全县1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排名第161位上升为第6位,一举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
“皖垦-大路”这一创新合作模式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大农垦、大情怀,双方想到一起、干在一起、成在一起,闯出了乡村振兴新路。”长丰县委书记李命山表示,该县将在其他乡村复制“皖垦-大路”模式。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