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班长组长队长,还有花长水长灯长,作为班主任,她巧设特色岗位,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闯关、寻宝、开宝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的课堂多彩有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在学中玩;而作为一位妈妈,她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希望能像了解自家孩子一样了解班里更多的孩子,从而因材施教,更准确地释放温暖。她是合肥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小学马会琴老师,是合肥市骨干教师,合肥经开区首届名班主任,合肥经开区优秀共产党员,所带班级曾荣获“合肥市先进班集体”称号。
巧设特色岗位激发自主意识
2002年,马会琴正式走上教师岗位,并担任班主任。那个时候的她,更像“一个大管家、一名消防队员”,每天要处理很多细碎的事情。现在回忆起那个时候的状态,她用了三个成语,“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结果却不如人意”。
后来,她通过不断自我学习以及与同行交流,开始思考:如何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并逐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自主发展?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尝试与总结,马会琴终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针对低段的孩子,她通过一以贯之的“好习惯之星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意识。这一活动涉及孩子们在校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每天根据表现给学生赋分。每周再汇总,根据积分发星卡,最后学生可以拿着星卡到学校的“燕子超市”兑换相应的实物奖品,“孩子们对获得积分都非常感兴趣,为了积分,也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了”。
此外,针对班级管理中的事务,马会琴创新设置了许多岗位,既有常规的班长组长等,也有花长、门长、桌长、凳长、灯长、水长、路队长、窗长等,及图书管理员、墙面保洁员、地面保洁员、班班通管理员、卫生工具整理员、纪律检查员、红领巾检查员、早读领读员等。这“八长八员”中的每一个岗位,都由两人或多人轮流担任,最终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生态,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展示的机会,都能体验为集体为同学服务的快乐与责任,从而促进自己不断地自我成长。
课堂寓教于乐注重劳动实践
“活泼有趣”,是学生对马老师语文课堂一致的评价。她现在带三年级,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授课方式,马会琴认为,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营造轻松的氛围,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让书本知识不再枯燥,让语文课堂更加高效。
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她便将教学设置成了一个探秘海底世界的闯关游戏。“要想获得去海底的船票,就要通过‘字、词、句’这三关”,据马老师介绍,当学生看到刻在贝壳上的字,飘在水母上的“词”,都很感兴趣。过程中,再通过海底小视频配合课程教学,最终学会“总分总”这一写作方式,并学会使用排比、夸张等写作手法,就意味着可以开启终极大宝箱。“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还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语文课,马会琴还执教班级的劳动实践课。据介绍,多年来,该校依托合肥市级劳动教育工作室——彭正名师工作室探索体系化劳动课程。2021年,工作室编印《劳动实践活动手册》,将细化的劳动实践课纳入课表,马会琴还参与编写了校本教材。实践中,她带着学生去学校的“锦实劳动实践基地”给蔬果搭支架,观察植物生长;教室内,她将语文中的作文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以作文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第一次洗校服、第一次做菜的经历。同学们在作文中感悟“父母操劳的辛苦”,她也实时地抓住教育契机,对全班同学进行感恩教育。
倾注爱与包容读懂孩子心理
2013年,已经成为一名妈妈的马会琴开始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世界。为了更好地读懂孩子的心理,走进他们的世界,这一年,马会琴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专业心理健康知识的加持下,她的班级班风越来越好,不少曾经“让人头疼”的学生也出现了较大的改观。
她记得还是带一年级的时候,开学那天,班里有位小女孩穿着一套印有鲜艳花色的睡衣来报到,留着短发,脚上穿着一双塑料凉鞋,开口说的也是方言。马老师默默地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她学习状态还算正常,就是与同学相处不算和谐。到了下学期的某一天,在一次与同学之间的小冲突中,她的情绪彻底爆发了。妈妈到了现场后,通过她对妈妈埋怨的语句,马老师得知,原来这个小女孩小学前一直跟着奶奶在老家,但是妈妈却把弟弟一直带在身边。“没有一起生活的亲情铺垫再加上家庭关系不和谐”,她妈妈对她也有很多不满,经常缺席小女孩班级的各类活动。
马老师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短短时间内就和妈妈接连沟通多次,让妈妈眼里一定要有她,并在语言表达、相处方式上给了具体的指导。慢慢地,妈妈有了变化:以前总是“缺席”的妈妈,现在会主动跟老师沟通小孩的情况了;给小女孩留长了头发,扎起了小辫子……不知不觉间,孩子也有了变化。体育节上,参与跳绳接龙跳的她,在怎么也跳不进去的时候,主动找到马老师,希望老师将自己调整为摇绳的队员。马会琴老师特别惊喜,在马老师看来,她能鼓起勇气来主动找自己已经很不容易,而且还提出这样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既参与了比赛,又顾及到班级的荣誉感。马老师在班级特别表扬了她的“大局观”以及聪明的处理办法。那一刻,马老师还留意到开心烂漫的笑容在她稚嫩的小脸上蔓延开来。
育人育心,只有倾注满满的爱,才能引发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在马会琴老师看来,育人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总有配合不到位的时候,无力感也会时时侵袭。但更多的时候,一路见证孩子们快乐成长,一步一步实现梦想,那才是一个教育人最幸福最有成就的时候。
刘雪杨小龙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林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