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李良:
做有“温度”医生,倾心守护每位患者




  身穿一双布鞋常年奔波于手术室和病房之间,为患者触诊时基本不戴手套、把手术室的空调调整到适宜患者的温度、张口就能叫出一些老患者的名字……在患者眼中,他是一名有“温度”的医生。而在他看来,信任才是诊疗的基础。他是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合肥市普外科名医工作室领衔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李良。带着为患者服务的初心,李良不断学习最先进的诊疗技术,从腹腔镜技术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他钻研进取的脚步从未停止。在李良的带领下,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下设肝胆、胃肠、甲乳、肛肠四个亚专科,这些亚专科各有所长,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
  不断突破
  上万台手术淬炼出的外科“一把刀”
  无影灯下争分夺秒,以手术刀为“武器”,与“死神和病魔”搏斗……累计做手术上万台。他对生命饱含敬意,对医术倾情钻研。在近20年时间里,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乃至整个外科界引发一场技术和思维的革命。传统开放性手术,一般是医生用手术刀切开病灶,处理好生病的身体器官后再缝合,其间可能伴随着出血。而在微创手术中,患者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恢复更快。
  “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效果好,是一名外科医生永远的追求。”早在2001年,李良就到上海进修学习腹腔镜技术,当时这项技术在省内还未普及,凭借着对医学的热爱和为患者服务的初心,李良很快成长为当时我省为数不多能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医生。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微创手术应用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去年五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引进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但医生想用机器人动刀,有比较高的准入门槛。需要先进行学习,通过考试后,再到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最后通过考核才能拿到资质证书。“机器人手术是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复杂手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考试,李良顺利拿到了达芬奇手术资质,并将这项先进的手术方式应用于普外科临床。
  李良坦言,受条件所限,医生不一定能够掌握每一项新的技术,但医生一定要通过不断学习去了解自己从事的专科最前沿的技术,让患者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他的带领下,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已设四个亚专科,分别为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肛肠外科,亚专科各有所长,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服务。
  精准多样
  7种手段帮助患者破解“石头阵”
  日前,八十多岁的余奶奶因为腹部疼痛伴发热到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查体和一系列的检查,考虑患者是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取石术具有手术难度大、不易取净等风险,经普外科肝胆外科学科组充分讨论,决定为老人开展PTCS手术,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
  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方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独具特色,可通过包括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及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等7种手段,为患者解除痛苦。“复发性胆结石多发于老年人,有的老人送来的时候血压下降,心率上升,甚至出现了感染性休克,我们为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给予ERCP治疗,而遇到反复多次开刀手术或难以忍受开刀手术的患者,我们会选择PTCS治疗。”李良表示,去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上千台胆道微创手术,目前该科开展的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在全省地市级医院处于领先地位。
  服务为民
  周末常规开展择期手术
  熟悉李良的人都知道,多年来,医院和科室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每天上班比别人早、下班比别人晚,即便是节假日,他也总要到病房看一圈才放心。他习惯穿着一双老式旧布鞋,穿梭于病房和手术台之间。“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谈到这点,李良淡然一笑。正是这种习惯和责任,给患者生命增加了一道保险。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他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在查房前给予特别的“关照”。“作为科室负责人,对重病患者的病情一定要了然于胸,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李良表示,即便是当天要上门诊,他也会提前到住院部把患者看一遍,这样他才能安心。
  不少患者平日里忙于工作或上学,希望能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医院看病。“从服务患者的角度出发,我们科室周末也是正常开展手术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不到八天。”李良表示,周末择期手术的服务质量与工作日完全同品质、同效率,尤其是对于部分周四、周五入院的患者,无需跨周末等待手术。此举既能调整医疗资源,舒缓工作日门诊压力,又能为日常工作无暇就诊的患者提供便利,有效解决“上班族”和外地患者就医的问题。
  注重细节
  用心守护每一位患者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我们的患者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李良说,如今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而这些患者基本都有一些合并症,比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这也对诊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中,李良会关注室内温度是否适宜患者的生理需求,在术后腹腔冲洗时,还会特别叮嘱护士,对腹腔冲洗液进行加温处理。“老年人身体基础相对较弱,我们想得多一点,患者因为环境导致的并发症就会少一点,恢复起来也会更快。”
  在诊疗中,李良总是耐心地倾听每一名患者的倾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患者常说,“跟李主任聊聊天,感觉病都好了一半”。很多老患者,李良不但可以准确记住患者的病情,还能叫上患者的姓名,这让患者感受到重视和信赖,拉近了医生和患者的距离。
  无论坐诊还是查房,李良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戴手套。“我们普外科经常要触诊,如果戴上手套可能会让患者在心理上和医生产生距离,在遵循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我一般是不会戴手套给患者看病的。”李良说,关心患者要从细节入手,要真正把他们当亲人来对待。在他看来,把医患之间的信任建立起来是诊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倾心守护每一位患者”也是他对自己和科室医务人员的要求。朱沛炎胡小丽李欢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