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禁止直播带货,让医务人员回归主业
  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近日印发通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惩治“红包”、回扣等行风问题,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6月7日央视网)
  近几年,网络直播兴起,不少医生、护士成为网络红人。少数医务人员依靠直播带货年入百万,副业收入甚至超过了主业。然而医务人员直播带货与普通人直播带货有着显著的不同:一是医务人员的身份特殊;二是直播带货商品以医疗相关产品为主。
  直播带货是流量变现的常用方式,医务人员直播带货同样是为了迅速变现。这种副业虽然对其所在医疗机构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隐藏的风险同样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医务人员的走红除了个人的努力,更多的是靠其背后医疗机构的背书。相比于普通的医疗知识普及,直播带货实际上是利用职务和身份之便为自己挣钱。而直播带货一旦出现了问题,其所在的医疗机构很可能需要为相关个人的行为善后。
  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直播带货有损医德。在公众眼中,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医务人员相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应该是他们的主业。一名医生如果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直播带货上,很显然会影响主业。
  医务人员直播带货,给了消费者更多的信赖,但同时也增添了自身的风险。众所周知,医务人员直播带货往往会和药品、医疗器械有关。而《医师法》明确,医师应当使用经依法批准或者备案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采用合法、合规、科学的诊疗方法。所以医务人员直播推销的医疗相关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者使用不当发生事故,医务人员很可能会承担更大的责任。
  与吃回扣、收红包相比,医生直播带货似乎没有什么危害,但同样事关医德医风。正因如此,医生直播带货行为在不少地方已经被明令禁止。此次九部门下发通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明确要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实际上就是给所有医务人员下了一道直播带货禁令。这既是对医务人员的关心爱护,维护医务群体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有助于让医务人员安心做好主业,回到看病救人的轨道上来。□刘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