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谙教育心理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发学子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她因材施教,着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助力他们向梦想靠近;她用心爱着每位学子,学生回馈于信赖以及他们眼中的关心,向老师诉说烦恼与秘密,午间休息折纸扇给老师扇风……从教21年,她一直把担任班主任看成人生最幸福的事,将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安心送给家长、童心留给自己。她是合肥市习友小学潘浩琼老师,合肥经开区首届名班主任,合肥市第三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称号。
妙用教育理论 坚持活动育人
“我们班是明星班级,你们都是我一个一个挑选出来的,都是最优秀的孩子”……
一年级刚入学时,潘浩琼就对班里的学生们说,“我们的班级不一样,我们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潘浩琼介绍道,在教育心理学上有个“教师期待效应”,是通过言行举止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鼓舞,从而产生强烈的上进心。入学后,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内各项活动和比赛,陪着学子一起精心准备,重视每一次参与的机会。慢慢地,她所带的班级总是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奖项无数,逐渐成了校园内真正的“明星班级”。
针对学生的个人学习,她也是因人而异,妙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挖掘每个孩子潜在的发展水平,给他们设置“跳一跳”就可能够到的“挑战目标”。学生在潘老师的激励下,都尽可能地做更好的自己。
在班级管理上,潘浩琼老师不断地学习创新,有选择地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从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建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她坚持以少先队为核心,设计和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主题班会、辩论会、跳绳比赛、下棋比赛、讲故事比赛、庆“六一”、庆“元旦”等诸多活动,让每位学生在实践中多锻炼,发挥自己的才能,尽量使整个班集体团结起来像一个大家庭。她设计辅导的少先队活动课还曾获得合肥经开区一等奖。
言传身教,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潘浩琼认为,作为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在学校里,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必须先做到。她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每天总会提前到校;要求学生不乱丢果皮纸屑,她只要看到果皮纸屑,就随手捡起;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她会主动向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话语,孩子也会用礼貌用语来回答她……渐渐地,潘浩琼班级的学生行为习惯越来越好,班风也越来越向上,她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优秀中队”和“卫生先进集体”……
不断精进教学 课堂生动有趣
多年来,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潘浩琼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她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比赛,并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她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学校最新实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电子书包设备,并熟练运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特别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国学经典的积累。课内,她开展飞花令、诗词大会,鼓励学生背诵古诗词,在检验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快乐学习。课外,她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读新闻、讲历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将爱国思想厚植于心。
课堂上,她是一位循循善诱的严师,自然朴实刚柔并济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泼有趣“,比如最近学习的一篇课文讲到小猴子下山摘玉米,她就会和学生一起模仿小猴子,然后引导学生置身情景之中,编写儿歌并唱出来,“这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他们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潘浩琼表示,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从备课到上课的每个环节,她都会悉心研究、精心设计,博众家之长,创自己之特色。因为有了充分而精心的准备,勤奋而严谨的治学,所以在课堂上,她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她的课堂也总能让学生感到充实、新颖与欢乐。
提高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用心帮别人。多年来,潘浩琼不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坚持在教学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讨论疑难问题……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坚持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潜能
她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热情和关爱,不关乎成绩优劣;她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去年,潘浩琼带的是毕业班。在全校毕业典礼上,每个班级都有一位学生代表发言。按照惯例,是班级最优秀的学生上台,但是去年她提议,让那位进校就十分调皮、进步却颇大的学生上台。
“这个同学平常不会主动上台分享,作为鼓励,我想把最后一个机会给他”,潘浩琼说,那几分钟的分享,他结合自身的经历,真实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特别打动人,“我想让他感受到被看见的力量,想告诉他,你已经小学毕业了,前行的脚步虽然会摇摆,但要走正路”。
时间倒回六年前,这个孩子和其他几个孩子的调皮行为可谓震惊全校。潘浩琼老师经过观察,第一步采取各个击破、分化小团体的方式。随后,她观察其中两名学生体力较好,也比较自立,就报批将这两位同学放在校足球队训练。每天放学后,足球队都训练到很晚。饿了,潘老师给他们买烧饼吃;想放弃了,潘老师鼓励他们;在足球队调皮,潘老师帮他们求情……一段时间下来,他们在班级表现越来越好了,和潘老师的感情也更深了。后来足球队提供晚餐,他们总要留点山芋、包子之类的吃食给潘老师,“别人要都要不走”,用打完球的小黑手递过来。后来,这两个孩子因为体育特长,进了特别好的初中。他们的足球教练都特别感慨,“没有潘老师,他们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种样子”。进了初中后,这两个小孩也会找机会回来看她,感恩潘老师对他们的良苦用心。
说到与孩子们的温暖相处,每到动情处,潘老师便会热泪盈眶。有的小孩心理问题需要特别关注,有的小孩家庭情况特殊……班里的小孩到了初中后,她也会继续关注,和初中相熟的老师交代这些小孩的特别之处。“我对学生和家长都是充满感恩的,因为他们的信任,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教育。作为老师,只能陪伴一程,所以我一直很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希望他们都能成长为善良、快乐、勇敢和优秀的孩子。”潘浩琼表示。
苏孟林杨小龙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林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