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有网友指出合肥黑池坝风景区的石碑上,把黑池坝古名“蜃潭”错写成“唇潭”,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将此情况反映给合肥市蜀山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以及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本报曾报道)。6月7日下午3点半,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召开了关于“蜃潭”和“唇潭”之名分析座谈会。
当天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前往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会议室,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合肥市蜀山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的工作同志,以及一位20多年前曾参与实施黑池坝风景区改建的工程人员也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人士主要就“黑池坝风景区”碑文的情况进行了相关说明。
据介绍,黑池坝《古唇潭今记》是1999年9月由合肥市人民政府落款的碑文。据核实了解和相关工程人员回忆,该碑文是经当时分管副市长召集部分在肥专家、学者起草撰写的(省教院、文联等相关专家、学者几经推敲,合议形成的),具有一定权威和专业性。
经查,《合肥市蜀山区志》(1949-2005)记载有“唇潭,旧址在城西隅内,水色黑,四时不竭,谷名黑池坝。”故“唇潭”亦有一说,说明“唇潭”“蜃潭”确有争议。而在古文中,“唇”“蜃”两字有通假一说,可在相关文献中查阅。
该处已立碑20余年。在这期间,虽有这方面的争论争议,但都没有做修改,也从侧面佐证碑文具有其合理性。此外,该石碑为泰山石,是20多年前经多方找寻、花费巨资得来的,且碑文为阴刻,不适宜在上面进行修改,且工匠很难找到,稍有工艺不当会造成整块石碑损坏。
最终,建议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对错情况下,且不影响市民理解,不宜否定前人意见,可搁置争议,维持现有碑文。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