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民议会选举将于12日拉开帷幕,总统马克龙率领的中间派联盟在选举中面临来自极左翼代表人物梅朗雄领导的左翼联盟的强劲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选举的结果将影响法国总理人选,进而影响马克龙执政前景。如果左翼联盟获胜,马克龙将不得不任命反对派人士为总理,由来自不同阵营的总统和总理“共治”的时代或将重现。
马克龙失去绝对优势
法国国民议会有577个席位,对应全国577个选区。每个选区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1名议员,任期5年。候选人在首轮投票中得票过半即可当选,若无人得票过半则举行第二轮投票,得票最高者当选。本次选举两轮投票将分别于12日和19日举行。
马克龙2017年首次当选总统后,领导以共和国前进党为首的联合阵营乘胜追击,赢得国民议会绝对多数席位。但到本次议会选举前夕,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最新民调显示,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联盟支持率虽然暂时领先,预计能够赢得250至290个议席,但能否获得绝对多数即达到289席“非常不确定”;梅朗雄率领的左翼联盟可能获得195至230个议席。
法国资讯电视台BFMTV分析认为,马克龙今年4月连任成功后,直到5月16日和20日才分别任命新总理博尔内和其他内阁成员,这使得新政府在国民议会选举前没有太多时间展示执政能力。
梅朗雄可能成为总理
梅朗雄曾在4月的总统选举中输给马克龙,但他的首轮投票得票率很高,排名第三。他领导的左翼联盟目前气势正盛,支持率不断上升,已喊出“让梅朗雄当总理”的口号,并释放明确信息,即如果左翼联盟获得绝对多数议席,将要求马克龙任命梅朗雄出任总理。
对此,马克龙本月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任命总理是总统的权力,“任何党派都不能将自己的人选强加给总统。”
法国索邦大学教授韦尔波指出,按照法国宪法,总理的确由总统任命,但国民议会有权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迫使总理辞职。也就是说,议会多数派政党“虽然不能强迫总统任命谁当总理,但有权罢免它不喜欢的总理”。尽管总统有权解散国民议会并召集新的议会选举,但这可能对总统更不利,因为选民会厌倦选举,而且总统每年解散国民议会的次数也不能超过1次。正因如此,总统通常会从议会多数派政党中选择总理,这也解释了为何法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共治时代”。
韦尔波认为,如果左翼联盟获得国民议会绝对多数席位,马克龙将不得不和来自反对派的总理共同治理国家,梅朗雄成为新总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马克龙此次选举后不得不与反对派总理“共治”,其执政可能面临诸多掣肘。
弃票多折射选举危机
法国舆论研究所8日的调查显示,只有46%左右的法国选民表示可能会在12日投票,议会选举首轮投票的弃票率将高达52%至56%,创历史新高。法国选民“对选举越来越不感兴趣”。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佩里诺说,从总统选举到议会选举,“弃票率不断升高成为一种趋势,这反映出选民对当前政治出现了信心危机。”
法国舆论研究所研究员加拉尔认为,目前针对法国民众最关心的购买力问题,很少有党派候选人提出解决方案。至于法国人同样关心的环境问题,也没有哪个候选人提出让人信服的计划。这样的议会选举,让选民提不起兴趣。
法国学者阿洛讷对媒体表示,高弃票率与其说是选民对选举政治不感兴趣,不如说是他们对政治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