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守信成风。怀宁县马庙镇在全镇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通过前期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的宣传、入户信息采集和乡风文明评议等工作,马庙镇共评定11个信用村,6000余户信用户。马庙镇采用“信用+N”模式,多维度助推信用村建设,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将信用这个“软约束”作为乡村治理的“硬抓手”,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助推乡村振兴。
“信用+民生”,提升群众治理参与度
打造合一社区“信用亭”和鹿苑村“信用长廊”等信用标杆工程,促进诚信宣传,解决乡村社会治理群众参与度不高问题。在“信用亭”和“信用长廊”中,村民与镇村两级干部面对面交流,畅所欲言,群众将心里话和遇到的困难直接与镇村两级干部反映,镇村干部将能解决的问题当面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会留下联系方式,在问题解决后立即将结果反馈给群众。“在‘信用亭’我能直接和镇村干一起聊聊天,讲一讲我们老百姓的心里话,镇村干部听得认真,干得也实在,能帮我们及时解答困惑、解决问题,有这样一个‘信用亭’供我们面对面交流真心方便。”在“信用亭”与镇干交流的合一社区居民黄桃红高兴地说道。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马庙镇有效提升了乡村社会治理群众参与度,探索出新的乡村治理模式。
“信用+积分”,提高村民志愿服务积极性
“以前村里环境卫生问题是‘老大难’,村民志愿服务意识不高,乱扔的垃圾无人捡拾,乱倒的污水无人处理。”马庙镇郑河村党支部书记费文权说,“现在情况有了大改善,村民都自发参与环境卫生的治理,赚取信用积分。”“信用超市”开张后,将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秸秆禁烧等,作为信用积分增减依据,群众可以用累积的信用积分到“信用超市”兑换需要的商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变“金”。人人争当信用户,村民参与乡风文明评议与自然村庄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提高。
“信用+易贷”,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
信用村的建设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发展融资瓶颈,拓宽“三农”融资的有力探索。马庙镇乐胜村米厂老板孙宝义凭借3A级信用户身份,成功申办了100万元信用贷款,一举解决资金难题。孙宝义说:“前几年就想扩大大米加工厂,增加设备,但资金周转一直有困难。今年信用村建设以来,金融村官给我们讲到了信用户贷款的政策。后来我家被评定为AAA级信用户,我就立刻去银行申请了贷款,信用村建设的政策真是好,让我看到了信用可以实实在在地变真金白银!”
琚小倩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程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