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我和塘西河
  □合肥郑业权
  在合肥的滨湖新区,自西北向东南蜿蜒着一条小河,它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塘西河,在我的意识里总是不自觉地将它谐音为“棠溪河”。据当地人说,它的原名其实叫“韦桥河”,因为是在义城一个叫塘西的地方汇入巢湖,所以又被称作塘西河,全长约12公里,流域面积50多平方公里,千年不息地润泽着两岸的人们,可以算是滨湖新区的母亲河了吧。
  世上很多事其实就是一个机缘巧合,假如不是十几年前那次出人意料的区划调整,想来这辈子也不会与塘西河结缘的。平心而论,当年的区划调整于安徽的大局特别是合肥的发展和壮大无疑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不过确实也给我们这些已届中年却不得不异地安置的人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诸如安家置业、两地分居、子女就学等等,都是必须面对的大事,好在有各级组织的关怀,这些困难后来基本都得到了解决。在安家这个问题上,我和妻子经过艰难的纠结,最终综合各方面的考虑,选择了滨湖新区,这其中塘西河公园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从此我的生命便和这条河流连接在了一起。
  2012年7月,我正式入住枫丹园,也就是现在的家,与塘西河公园一路之隔。那时,滨湖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庐州大道以东、中山路以南基本上还都是农田和荒地,塘西河固然是早已存在的,而公园却只是图纸上的一个标注。但我知道,这里肯定将与我的后半生分不开了,而且我也坚信,滨湖新区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合肥的骄傲。由于人生地不熟,我在这里的朋友圈极小,因此省去了很多社交,我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读书和运动上。就这样,我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地用双脚探寻塘西河的每一个角落,用双眼欣赏两岸的每一根草木,用图文记录这里的每一点变化,从春走到夏、从秋走到冬,真正是春赏百花秋赏月,夏乘凉风冬看雪,还有那雨水公园的小桥流水、体育公园的欢腾律动、沙滩公园的天真嬉戏、群文馆的超凡脱俗,幸福桥的浪漫甜蜜,悦书房的书卷飘香……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命运送给我的一份厚礼吗,让我从中领略到了震撼和喜悦。
  掐指算来,我与塘西河的相伴已逾十一个年头了,十一个春夏秋冬、十一度寒暑易节,就这样走着看着,眼见它一天天地蝶变,一点点地长大变美。如今,它已从当年的荒滩野草掩河沟变成绿树幽径绕碧水,由一条默默无闻的村野小溪华丽转身为合肥市最大的休闲公园,就像一个含羞带怯的乡村女孩出落成了绰约多姿的城市姑娘,而我竟有幸成为这一切变化的陪伴者和见证者,于是,我心理上有了一丝欣慰,情感也一扫当初的悲情愁意而变得欢悦阳光,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体验吧。当我读懂了这一切,终于豁然明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拥有的美好生活,不去创造更美的未来呢?
  十一年间,其实我一直都有为塘西河完整地写点文字的念头,虽然隔三差五也拼凑了不少打油诗之类的东西,而且还获得了“塘西河诗人”的戏称,但那都是一时一事、一景一物的刹那感念和触动而已,主观且不完整。恰逢今夜弯月如钩,甚宜达意抒情,于是我决定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它的身边,写下这十一年的心路历程。十一年,于岁月而言也许并不算漫长,可人生又能有多少个十一年呢?想想来时的青丝如墨,看看如今的白发似雪,不由心生感慨,这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哪一样不是有了一定人生阅历才能参得透的呢?若我一般的芸芸众生,哪一个不是在崎岖的路上苦苦探寻着呢?
  此刻,夜已深沉,耳边回荡起那首歌:“人生是一粒种,落地就要生根。”是啊,什么是故乡,什么又是异乡呢?当异乡接纳了我们,而我们也融入了异乡,那么异乡不也就成为故乡了吗?生命何处不绽放,吾心安处即吾乡。十一年来,苍天不曾许我片刻停歇,余生还需一路前行不怠。哦,美丽的塘西河,今夜我悄悄唤你的名字,你听到了吗?我大抵真的是爱上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