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今年上半年的消费大促“618”收官。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今年“618”与以往不同,理性消费成为主流。许多消费者不再单纯地因为商品便宜而过度“囤货”。也正因为消费回归理性,对电商平台甚至线下商场带来了新的考验。
消费回归理性,是今年“618”在消费者端最大的特点。“货比三家是少不了的。”消费者黄女士在今年“618”期间帮家里换了新的冰箱,“不仅多个电商平台比价,还跑去了线下商场比价”。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随着“618”“双11”成为常态化的电商大促,引起消费者疯狂“剁手”的效应已过。前些年因“囤货”,部分消费者曾遭遇商品过期、浪费等情况。
专家指出,这几年电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满足了大众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等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心态逐渐回归理性,不再盲目跟风采购。回归理性消费已是大势所趋,企业也要适应新节奏。电商公布的“618”数据显示,家电数码、日用品、美妆、食品饮料等,依然是线上平台销量较高的品类。
在电商竞争初期,“造节”是传统电商抢夺用户、扩大规模的有效手段。随着消费回归理性,近年,传统电商的“造节”效应消减。如何才能刺激用户新的消费需求,成各大平台迫切寻找的答案。
记者观察发现,直播、知识带货、“种草”、社区团购、同城零售……这些创新电商模式在这个“618”推动着消费增长。正如当年的“造节”,如今,多种新模式的出现,或将引来消费领域新一轮的洗牌。
另外,在今年“618”购物节期间,新的消费趋势呈现,包括绿色低碳消费热度提升,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成为消费热门;运动健康消费趋势增强;预制菜、速食产品等成消费新亮点,以及预防式健康消费逐渐受关注。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