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90后凤阳女孩吴晓彤:
传承非遗技艺传播花鼓乡音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凤阳人,90后女孩吴晓彤从小就在花鼓铿锵的节奏声中长大。上小学时,第一次怯生生拿起了花鼓和鼓条,从此她就和凤阳花鼓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大学学的是音乐专业,她开始以专业的目光重新审视家乡的乡土艺术。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的小学当音乐老师,很多孩子在她的指导下拿起了花鼓和鼓条敲出了节奏……那一刻,吴晓彤看到了很多年前的自己。
  台下苦练
  小时候,看到大人们为了听花鼓连饭都顾不上吃的痴迷劲儿,吴晓彤感到很好奇,这小小的花鼓里究竟藏着怎样的魅力?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能把花鼓拿在手里敲出动人激越的鼓点呢?
  在吴晓彤十几岁时,机会来了!凤阳县文化馆来学校选参加花鼓文化旅游节的演员,吴晓彤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把小小的花鼓拿在手里后,吴晓彤还做了一番研究,和传统的鼓不同,凤阳花鼓鼓面只有碗口大小,两根竹条也不同于其他乐器的鼓槌。敲击的时候,一只手控制两根鼓条,很挑战协调性。一开始学的时候,吴晓彤劲头很大,由于不得法,半天下来手指就磨破了。这个不服输的倔丫头贴上创可贴继续练习。周而复始,中指上慢慢就磨出了茧。当吴晓彤能打出协调的鼓点时,那一刻的兴奋真是难以言表。“那一刻,也终于深刻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了。”
  回乡任教
  大学毕业以后,吴晓彤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后,细心的吴晓彤见孩子们课余时间有大把的时间无法打发,为何不把他们的时间利用起来办个凤阳花鼓兴趣班呢?和学校领导一说,领导也非常赞同。吴晓彤便利用音乐课或者课外活动,教一些有兴趣的孩子打花鼓,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吴晓彤表示,能将家乡的传统文化传承,又能给孩子们带来展示的机会,培养自信,锻炼能力,她认为这件事很有意义。
  由于凤阳花鼓在当地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孩子都是在花鼓的韵律节奏中长大的,对凤阳花鼓有着浓厚的兴趣。让吴晓彤感到高兴的是,在每一批学员中都有表现出色的孩子。有个孩子叫孙书妍,小学三年级加入凤阳花鼓兴趣小组,原本就是表现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吴晓彤点拨下,进步飞快。后来,孙书妍参与表演的节目《嘚儿隆咚飘一飘》参加了东方卫视“时间的答卷”节目录制,并多次被选中参加市级演出。
  走出国门
  让吴晓彤非常骄傲的是,凤阳花鼓还走出了国门。2017年5月,吴晓彤和同行们前往意大利米兰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艺术交流节”。为了这次艺术节,吴晓彤精心准备了两个凤阳花鼓表演节目。节目在现场引起了轰动,当地人为这种古老的东方艺术奉献上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更让人难忘的是,在米兰大教堂广场,当音乐《春风吹绿花鼓乡》的旋律响起,吴晓彤敲打凤阳花鼓、且歌且舞,优美的舞姿和旋律引来许多外国友人围观。尽管语言不通,但是当花鼓敲起来后,大家全都围在一起,合着鼓点的节拍载歌载舞,那一刻让人顿时明白,艺术的魅力是超越国界的。
  吴晓彤表示,不知不觉接触凤阳花鼓已有十多年,这些年就是想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人了解凤阳、了解凤阳花鼓,把这个非遗艺术发扬光大。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