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3版
发布日期:
安徽籍歌唱家孙禹自传体小说《红帆船》出版
要把中国民族歌剧发扬光大
  近日,中国首部声乐歌剧自传体小说《红帆船》由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已故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作序。7月3日,该书作者,安徽籍歌唱家、作家孙禹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歌剧是艺术皇冠上的钻石,他所要做的,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把中国民族歌剧发扬光大。
  讲述海外漂泊二十年的奋斗史
  《红帆船》是一本描写孙禹在海外二十年歌剧生涯的长篇自传体小说,也是中国首部声乐歌剧小说。这是一部充满电影画面感和音乐律动感的激情之作,描述了主人公漂泊、奋斗在欧美十一座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历经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追逐自己歌剧梦想的过程。“作为一个东方人,在当时英文水平都不好,更别提歌剧中经常使用德文、俄文了,可见在海外奋斗历程的艰难和跌宕。”全书以主人公学艺、求职和演出为主线,真实再现了歌唱家多彩的音乐生活,更介绍了欧美十一国的音乐风格、歌剧传统、艺术精英和风土人情等等。不仅如此,作者将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歌剧序曲一路贯穿,犹如一条奔腾汹涌的歌剧之潮引领全书,具有大气磅礴的交响音乐的旋律感和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尽管经历各种人性历练和悲欢离合,但孙禹坚守对音乐的梦想,从挫折中绝地反击,并最终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毕业后,孙禹的演艺足迹遍布挪威、芬兰、阿根廷、美国等100多个国家。他曾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同台合作了5部歌剧,领衔主演了70多部经典歌剧,举办了百余场独唱音乐会,并获得国际瓦格纳声乐大赛金奖和许多世界级声乐和歌剧比赛大奖。“天才,就是比自己还有天赋的人,仍在努力,所以,没有什么理由不奋斗。”
  乔羽先生的鼓励让他终身难忘
  “意志的胜利与毁灭,才是真正的人生。”这是乔羽先生为孙禹新书《红帆船》所作序言中的一句话。孙禹说,乔羽先生既是他的老领导,也是他的恩人。“因为他曾经担任过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院长,我也曾在那里工作过。我年轻的时候,他对我说的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原以为孙禹天生只是歌剧树上的那条虫,但当他一本接一本出书之后,我就不得不对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刮目相看了。”正是因为乔羽先生的鼓励,孙禹坚定了文学创作的信心。
  “歌剧是个寂寞的事业,靠它出大名、赚大钱不成。可这倔人根本不管,把歌剧《原野》中的‘仇虎’,唱得风生水起,演得入木三分。”乔羽先生在序中写道,“当他(孙禹)把歌剧剧本:《杨靖宇将军》《秋瑾》《成吉思汗》等和大量的歌剧美学评论,放在我面前时,我感慨万千,这就是歌剧死士呵,一如那刺杀秦王的荆轲!”孙禹说,正是因为歌剧在舞台上酣畅淋漓的表演,无法想象的艺术魅力和滔天的舞台感染力,让他把一生都奉献在歌剧事业上。“新书出版后,我准备第一时间寄给乔老爷的,没想到成为永远的遗憾。我愿用我这50万字的作品,表达我对恩师永远的怀念。”
  致力于传承发展中国民族歌剧
  今年5月,由孙禹担任编剧、总导演的原创江南越韵歌剧《秋瑾》精彩上演,并大获成功。用歌剧艺术来演绎鉴湖女侠,孙禹说,这是中国民族歌剧的一次有益尝试。“当我路过秋瑾烈士就义的轩亭口时,我仿佛听到她在跟我说些什么。我是一个有英雄情结的人,我决心去写她。我把江南的越剧、绍剧,还有民歌的音乐风格等糅到歌剧作品里,塑造人物和思想,《秋瑾》就应运而生了。”
  提及排演这部作品的过程,孙禹说,经费不足、演员经验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甚至令他一度想要放弃。“但是,秋瑾身上的民族精神鼓舞着我,指引着我,让我们整个团队排除万难,在舞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而如何让更多的普通观众关注歌剧、喜爱歌剧,也是孙禹一直思考并为之努力的事情。他表示,“歌剧是艺术皇冠上的钻石,是集一切艺术之大成的艺术门类,我们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把中国民族歌剧发扬光大。”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