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雨季、电影及其他
  □潜山余雨声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是浓密绵长的,自带着一缕思念与惆怅。
  在昆明同一纬度向西近一千公里,有一座山如青簪水如罗带的小城桂林,桂林的雨与昆明如出一辙,下下停停,有时候早上阳光明媚,下午突然大雨滂沱。
  我正要去看一部在桂林只有两场排片的电影《九零后》,此前联系过学校附近的影院,他们回复说没有排片,现在的人不爱看这样的电影。为此不得不从偏远的校区赶到市里,却不巧赶上了一场瓢泼大雨,天色阴沉,让我浑身湿透很是狼狈。
  记得上次接触西南联大有关题材还是在电影《无问西东》里,印象不深,且剧情不足、文气有余。在书上对它的描述往往只存留于:“仅存续8年,先后培养出2位诺尔奖获得者,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2位院士,100多位人文大师。”仿佛轻描淡写,但又慷锵有力。但在《九零后》这部电影中我们能切实然受到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与神坛之下的大师们回忆青春时光。
  我这种人最是不可写影评,评价无法客观,只写我喜欢的。我喜欢作家汪曾祺,读他的书如同溪流涓涓,生于乱世却从不沾染半分污浊。逃亡之路在他笔下更像是一场旅行。不论是云南的菌子、云腿月饼、汽锅鸡,还是喝酒逃课,泡茶馆、闹恋爱,他是西南联大最不好管的学生,人生苦短,不如怡然自乐。
  我喜欢物理学家杨振宁,我自高中起便从了文科,极少深入了解理科知识,唯独杨振宁,当是所有学子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他也会用理科生的思维认为多名教授轮流授课的国文课不够系统不够好。
  我还喜欢翻译家杨苡,她的家里有洋娃娃、玫瑰花和朋友家人的照片。年过期颐的她依然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爱听上世纪老歌,还会羞涩地回忆起年少时的暗恋,与作家赵瑞蕻的爱情、想念已不在的巴金先生。还喜欢要争做人杰的王希季,永远Pure的邓稼先,年已过百仍坚持每日翻译工作的许渊冲……只是这世间从来如此,喜欢的很多,总难以留住。
  中国再也没有这样的一所大学,国文老师是沈从文,英语老师是李赋宁,物理老师是吴有训,中国通史老师是吴晗。毕业学生有邓稼先、杨振宁、汪曾祺、李政道。这里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不过如此吧!中兴业,须人杰,它诞生于中国最艰苦的时期,见证了祖国的苦难史,却以浩然正气,凝聚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西南联大,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记得在一部影片中有过一段剧情,是在破旧的西南联大课堂上,遮不住的滂沱大雨吵闹得无法进行教学,陈岱孙教授只得带着学生们静坐听雨。嘈杂的暴雨好像阻挡了呼喊与救赎,好像没有出路,于是自行熄灭心中的那团火。可是我们这个民族虽长期生于忧患,但是已然不在乎环境,不在乎生死。即便是枪林弹雨,也要坚守自己。
  电影院里零散的有几个人,看完后便各自回了。外面早已不是来时的大雨,桂林的雨就是这般自由。也许每一个少年都会老去,但是青春永远都不会消散。中国的青年自当如鲁迅先生所说,都能够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