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北京时间7月7日10时38分,我们将迎来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往往意味着“蒸煮模式”即将开启。据气象部门预报,盛夏期间,我省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
气温:南部较常年同期偏高1℃~2℃
7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消息显示,6月全国平均气温21.3℃,较常年同期偏高0.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而据安徽省气候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月份全省平均气温27.6℃,较常年偏高2.4℃。
6月份就这么热,即将到来的盛夏会不会更热?随着台风“暹芭”对我省的影响逐渐减弱,晴热高温天气很快就会到来。预计7月全省有3次高温过程,分别为7月15日至17日、21日至23日和29日至31日;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其中淮河以南偏高1℃以上。
省气象台昨天发布未来十天全省具体天气预报,其中8日至9日全省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10日至14日淮河以南天气晴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合肥市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则显示,小暑当日起该市将进入晴热高温时段,最高气温为35℃~37℃。
小暑至,盛夏始。小暑与夏至相比,白天开始变短,但气温却一直在升高。此时节,要么没风,即便有风,也常常是裹挟着热浪的风,天地间仿佛变成了蒸笼、烤箱,正如俗话所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自然万物经受着高温极致的考验。
昨天,国家气候中心发布2022年盛夏(7月至8月)全国气候及主要气象灾害趋势。记者注意到,预计盛夏期间,安徽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
专家提醒,盛夏期间,公众要尽可能避免高温时段户外活动或作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同时注意野外用火安全。
降水:北部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
受台风“暹芭”残余环流影响,昨天全省多地出现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尽管如此,入夏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依然偏少。6月1日至29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60.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7%,其中沿淮淮北、江淮之间和沿江江南降水量分别偏少1%、36%和17%。
盛夏期间,安徽降水形势如何?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报,月至8月我国旱涝灾害较重,全国呈南、北两条多雨带。其中,淮河流域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洪涝。具体到安徽来说,北部强降水过程多,降水量有400~6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2~5成。7月安徽气候趋势预测显示,全省将有3次明显的降水过程,出现的时段分别为7月11日至13日、18日降水过程,出现的时段分别为7月11日至13日、18日至20日和24日至26日,其中前两次主要出现在沿淮淮北和江北地区。其实,近期安徽降水也正呈现出北多南少特征。据省气象台预报,10日至14日淮北地区多降水过程。
5日14时至17时,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六安南部、安庆、池州、合肥东部、滁州西部和芜湖等地下起了阵雨或雷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固镇,达107.4毫米。16时55分,省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提示亳州、宿州、阜阳、淮北、蚌埠和滁州等地部分地区将现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天气易发生地质灾害,需加强防范。
昨天下午,省气象局和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其中对宿州市砀山县、萧县,亳州市谯城区发布地质灾害橙色预警;对六安市全境,淮北市全境,亳州市涡阳县、利辛县,宿州市埇桥区、泗县、灵璧县,阜阳市颍泉区、颍州区、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界首市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具体时段为7月5日20时至6日20时。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