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鏊子馍
□阜阳朱丹红
  我们北方人,馍是三餐中的主食之一。在四十年前,谁家能吃上白面馒头,就是不简单的事,更何况鏊子馍。
  鏊子馍,需要小麦细粉,有时还要加点芝麻、韭菜、鸡蛋、精盐之类的,做起来也较复杂。在我小的时候,只有来客人,才能吃上一顿鏊子馍。吃罢鏊子馍的嘴,甚至两三天都舍不得擦,生怕连香味一块擦了去,想想都香。
  鏊子,在过去就很稀有,一个村庄也就那么一两个,现在几乎找不到了。三十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认识它。只有城里,偶尔有一家卖传统小吃的,才会用到它。
  鏊子长相并不复杂,三条王八足一样的支腿,整个鏊面像一个倒扣着的盘子,中间略高,四周略低,坡度不大且舒缓。
  做鏊子馍,工艺倒不复杂,只是和面有点讲究——小麦细面,兑水搓揉;醒过的面团抓起来似粘手似不粘手,就刚刚好。面团,一般如鸭蛋大小即可;滚上面,擀开,直径一尺左右,这时的面皮厚度大约一毫米左右;摊平,放在烤热的鏊面上——鏊面的温度要适中,控制在一百五十度到二百度之间刚好,太低,做馍较慢;太高,容易做糊。鏊子下面烧细火,并用两支长约七十厘米、宽约三厘米、厚约两毫米的竹篾子,时不时翻转一下。大约三分钟,鏊子馍两面变色均匀,焦香味渐浓即可。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鏊子馍。趁热,卷上辣椒丝、土豆丝、萝卜干、韭菜、芝麻盐之类的馅料小菜,爽脆可口,又有嚼劲,深受小孩和年轻人的喜爱。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做法,就是在和面时加点盐,擀好面皮后,顺手撒上芝麻,再把撒上芝麻的一面,贴着鏊面,熥烤;另一面也撒上芝麻,翻转熥烤,直至烤焦且不糊。这种吃法更香,且制作简单,不用馅料。一嚼,嘎嘣脆。除没牙者外,人人喜欢。
  最懒最省事的一种做法,也是街面上偶尔可看到的做法:擀好面皮后,撒上切碎的韭菜馅料,撒点盐,再打个鸡蛋,拌匀,对折后放在鏊子上,翻转熥熟。我们现在通常能吃到的,就是这种了。但总感觉少了儿时的味道,那也许是妈妈特有的味道。
  想起了儿时的鏊子馍,也就想起了自己的根,想起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