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宁县东临溪镇汊口村,有个“隐匠”家具厂,一楼展厅里摆放着各
种用原木做成的桌椅、沙发、柜子等物品。这些家具造型独特,看起来朴实又不失大方,笨拙里又透着灵巧,件件堪称艺术品。隐匠的主人赖华斌是个有艺术追求的人,他的故事要从当年返乡创业说起。
2015年,赖华斌为了照顾家人放弃丰厚的年薪,从浙江衢州回到休宁老家创业。因为租房总有不便,2016年,赖华斌把父亲闲置已久的娃娃鱼养殖场改造成厂房,一楼是展厅与工作室,二楼是加工车间。从厂房的设计、布置,到墙体砌筑、地面打磨,赖华斌亲力亲为,同为能工巧匠的父亲和岳父也帮了不少忙。
家具厂建成后,赖华斌雇了几名木工开始加工制作原木家具。创业期间,钱不够他就找朋友借款,当地银行也提供了无息贷款的金融支持。创业压力很大,赖华斌也欠了不少债,但这并未改变他对传统木工制作技艺的喜爱、对艺术创作梦想的追求。
赖华斌是1989年出生的,17岁时就读于休宁县原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在那里感受到木头变成艺术品的神奇。此后,赖华斌在表哥家看到他把不起眼的树根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于是改拜表哥为师,学习根雕。后来,赖华斌又有缘结识从事实用家居制作的老师,开始了原木艺雕与实用家居的制作学习。
赖华斌说,原木制作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返璞归真,把艺术生活化,让作品看上去亲切、自然、和谐,大多数有情怀的中年人都喜欢这样的家具。其制作的手法与手工的线条,是其他家具无法比拟的,因为有艺术语言寓于其中,所以每一件家具都要当艺术品对待,制作过程也比较费时费力。
赖华斌一有空就会外出寻找适合艺术创作的原木或树根,带回厂里后就根据其本来的形状进行艺术化创作,做出“有自己语言”的家具。这些家具的制作没有繁杂的雕刻,没有精细的打磨,追求的就是原木本身的质朴及其自带的艺术感。这其中,考验的是传统木工制作技艺基本功。
因为从小在山里长大,赖华斌对树木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喜欢看艺术类杂志,又爱琢磨,于是就把书本里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心得转化为艺术创作。虽然木工活很辛苦,日复一日的劳作难免枯燥乏味,可赖华斌却乐此不疲,沉浸其中。他把兴趣爱好融入工作中,也是在实现他的艺术创作梦想。
赖华斌的每一件作品用的都是废弃老料,然后用传统的鲁班榫卯工艺进行加工制作,保留原木的疤痕和沧桑感。塑形、打胚、修光、打磨、包浆等一系列工序都是以手工为主,小型机器为辅,一件作品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必须自己满意,才会送到客户那里。
目前,赖华斌的产品主要用于满足高端民宿和高端私宅的定制需求,客户主要来自本地,市场已触及浙江、湖南、贵州,仅去年订单已有200万元左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永泉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