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天河绿水七布泉
  □青阳陶翠霞
  “山县无大川,水县无名山”,皖南青阳则山、水“兼擅其奇”。山曰九华,奇峰突兀,异石峥嵘,山间秀溪萦环,银瀑飞流。步行或驱车,无论东南西北哪个方向,都能融进山光水色中,抬眼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瀑布。但名气最大的要数九子岩的七布泉瀑。
  九子岩地处东九华,林岩竞秀,翠屏如画。七布泉瀑布出自于九子峰,其峰有九块巨石,状如婴儿依母,团聚嬉戏。下有一泉,高低落差80米,两边峭壁夹峙,瀑布腾空而起,辗转七折而下,如七匹白绢,垂空当舞,极为秀丽壮观。如果静坐聆听,如撞钟击鼓,山鸣谷应,古称“九子泉声”。后有诗仙李白三上九华,吟诵“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为这壮观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流泉飞瀑在山谷石缝间蜿蜒穿行,形成池潭,名“龙潭”,似碧玉镶嵌在溪涧之中,为瀑布生色。
  一年四季,七布泉飞瀑总是滔滔不绝与浅水低吟交替着。随着山谷里的气流,那瀑布或风起雾涌,云水一色;或似银练,衔接着苍翠与雄浑,释放幽幽豁达与灵气。即使浅水低吟,瀑布的气势和韵味都刻进这些岩石的纹路里。宋代陈岩有古诗为赞:“飞瀑奔崖色皎然,飘空上下势相连,看来不是天河水,尽是兜罗片片绵。”
  七布泉瀑的妙趣在于“听泉”,勒石以记,给人无尽的诗意想象。我觉得它像个抚琴的仙女,衣袂飘飘,或在山巅,或在水涯,独对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猴鸟群,焚香静坐,两手从容抬起,轻重疾徐,卷舒自若,音符随碧水流淌。听,一忽儿淅淅沥沥,如拨丝弦,清脆悦耳;一忽儿万壑奔流,山岳欢腾;一忽儿大珠小珠跌落玉盘……编纂《九华山志》的清代周赟曾这样描述听泉意境:“滴沥,澄鲜。透沙石,涤云烟……夜静远闻莲漏,雨余恕作涛喧。鹤露松风声许和,高山流水调相连。”金乔觉卓锡九子岩,曾在此静坐参修,吐故纳新,万念俱空,终成正果,至今尚留有“金地藏第一修行处”遗址。
  九子岩离我生活的地方不过两盏茶的工夫。七布泉瀑石阶有些陡峭,宽窄适宜,曲曲折折,权当作清晨或黄昏时的有氧运动,悠闲攀登十五分钟便到,一点不累。
  我无数次去七布泉瀑,在遍布各种大小岩石的溪涧游荡,或寻一块岩石静坐,手执一书,观瀑听泉。在这些铺满岩石的天河绿水里,我像一条鱼,徜徉其中,放逐心灵,陶醉于宁静的世界,一身的疲乏便“如水之流”。
  在七布泉总会有美丽的邂逅。我曾在龙潭古树下与保洁大爷攀谈,他说,保持山水的清洁干净是待客之道;也曾与回乡的年轻后生闲聊,这方山水附着了他们的乡愁。我看到,孩子们在这里嬉水游荡,尽显潜伏于他们内心那种接近自然的本能;成年人在这里闲庭信步,读懂的更多是心中的山水,如柳宗元所言:“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来七布泉瀑的,可能拥资巨万,也可能一贫如洗;也许春风得意,也许失意落魄。但它都满腔柔情地迎接你,从不敷衍,洗去你的浮躁,抚慰你的心灵,带给你好运。当你走进七布泉瀑时,你给予它的是自己心中那点小小的烦闷,获取的却是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的芳香,还有从繁杂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的轻松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