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青少年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摆脱手机和网络的束缚,7月13日下午,由新安晚报、安徽省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基地(安徽网)、合肥市名师工作室、徽州书局等共同主办的“阅读点亮心灯”暑期公益系列活动在合肥育才书店(三孝口店)举行了第二场活动。合肥市益民街派出所副所长杨捷应邀到场,面对面给孩子和家长们上了一堂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和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安全普法课;资深媒体人、著名作家马丽春现场与孩子们分享了北宋名臣、合肥老乡包拯的生平轶事,还原了一个真实、严肃而又富有人情味的清官形象。
杨捷:网瘾不可染网游不可迷
“大家听说过未成年人保护法吧,那么未成年人的年龄划分大家知道吗?”活动一开始,杨捷就向现场的孩子们抛出了一个问题。“我知道,是十八岁!”孩子们踊跃回答。“对,同学们都非常聪明,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国家保障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而法律也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保护等几大块全面规范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提及家长们十分关心的“网瘾”问题,杨捷说,这其实是一种类似中毒的症状,非常可怕。“我们也曾接到家长报警,家中的网瘾少年,一旦把他的手机拿掉,就在家里发脾气,砸东西,甚至打父母,打爷爷奶奶。其实我们国家有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网络禁用时间,即晚上十点到早上八点,所以晚上十点以后未成年人玩手机是违法的。而且,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一次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否则将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杨捷建议,家长也要做好游戏时间的监管和游戏内容的正确引导,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登录网络游戏,更不要让他们用大人身份进行注册。此外,针对现在年轻人中很流行的剧本杀、密室逃脱,杨捷表示,“未成年人不适宜去,我们曾经接过警,孩子在密室里骨折了,受伤了,甚至因为受到惊吓导致了严重的精神问题。”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时有发生。杨捷告诉孩子们,面对欺凌,要第一时间报告老师,并回家告诉家长。“未成年人实施侵害是没有度的,而且仅凭一己之力也是很难抗衡的。很多孩子被打后不敢讲,长期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并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做孩子们最强大的支撑,所以一定不能默默忍受,更不能靠自己蛮干。”杨捷表示,除了暴力欺凌外,孤立、鄙视同学,背后编造故事诬陷同学,甚至给同学起难听的外号也属于欺凌行为。“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大家千万不要搞伤害行为,不要因为触犯法律而影响自己的前程。对别人充满善意,充满尊重,别人才会以同样方式回报你。”
马丽春:包公脸不黑还是个学霸
作为廉洁教育主题历史小说《清心为治本:大宋名臣包拯》的作者,马丽春重点讲述了包拯为官期间的廉洁自律故事,同时对包拯同时代的其他重要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并对宋朝社会、政治、文化等制度和现象进行了精妙分析。活动现场,马丽春一句“黑脸包公脸不黑”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包公跟我们一样,是白脸,只不过后期的舞台艺术作品将他设计成黑脸,凸显他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使包公形象更加熠熠生辉。”
“其实包公从小就很出名,因为他读书非常好,是个学霸,读书读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是无书不览。而且,他的铁面无私不仅仅表现在做官时,少年时代就有。”马丽春告诉孩子们,朱熹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包拯十几岁时去寺庙读书,途经当地一个富人家。富人知道包公小有名气,于是盛情邀请包公和他的同学去家中游玩。同学很心动,但包公一把拽过同学说,以后我们都要回乡里做事,不能现在就跟有钱人纠缠不清。“包公很了不起,从小就有成熟的社交观念以及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值得大家学习。”
不仅如此,合肥地区还曾流传过包公“打舅舅”的轶事。“包公55岁来合肥做太守,他的舅舅欺负别人,以为自己的外甥会包庇自己。被人告到包公那里之后,一审讯,知道是舅舅违法,包公就命人当场把舅舅打了一顿板子。此后,所有亲戚都不敢来找包公办事了。”马丽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小故事,让同学们对这位合肥名人肃然起敬,大家纷纷表示,以前只在书里或影视剧里了解过包公,这次感觉一个有血有肉又有人情味的包公就站在自己的面前。
“一千年前的北宋出了很多名人,比如苏轼、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不仅如此,司马光和王安石还都在包公手下做过官,而范仲淹则是包公的前辈。”马丽春笑着对孩子们说,包公不光自己厉害,他的同事们也都是很厉害的。“关于包公的故事还有很多,期待下次再与同学们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包公爱读书、广泛读书的好习惯,也能从包公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树立良好品格,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活动最后,杨捷副所长、马丽春还和孩子们在“共护网络安全、争做书香少年”的条幅上集体签了字,孩子们以这样富有仪式感的方式做出了庄严承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