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表现
专家:引起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原因是慢性失血;合理饮食可预防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居民贫血的患病率为20.1%,其中一半为缺铁性贫血。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缺铁性贫血?又该如何预防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血液科专家提醒,引起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失血,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肠道肿瘤、妇女月经过多、钩虫病、痔疮等,因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案例
  男子面色发黄,竟是痔疮导致的
  53岁的周先生长期在家务农,最近几个月他感到全身乏力,家人发现他面色发黄而且逐渐加重。“我以为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赶紧到大医院去看。”周先生说,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他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我平时能吃能喝怎么会贫血呢……”经过详细问诊,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专家判断,周先生的贫血是痔疮导致的。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缺乏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材料,即贮存铁缺乏,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专家表示,痔疮最主要的症状是便血和痔核脱出,大便时反复多次地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
  关键词:病因
  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主因
  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呢?“缺铁性贫血以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孕妇、育龄期妇女较多见。”专家介绍,由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需铁量增加,若长时间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等,导致铁摄入未能达到其生理需要量,可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铁吸收不良也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胃炎、长期原因不明腹泻、慢性肠炎等,由于上述疾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粘膜吸收能力下降而影响铁的吸收,出现缺铁性贫血。
  值得关注的是,引起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慢性失血,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肠道肿瘤、妇女月经过多、钩虫病、痔疮等,由于长时间反复多次或持续少量失血导致体内贮存铁逐渐耗尽,出现缺铁性贫血。
  关键词:表现
  儿童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一般贫血共有表现为早期感到乏力、易倦、四肢无力,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气短、纳差、心率增快及皮肤黏膜苍白等。”专家表示,缺铁性贫血也会有一些特殊表现,如皮肤干燥、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苍白脆薄易断,甚至出现反甲或匙状甲;口腔出现口角炎、舌炎、口角潮红起疱、舌乳头萎缩等,可有食欲下降,吞咽时有梗阻的感觉。
  此外,一些患者还会有神经、精神系统异常表现。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生长发育缓慢、体力下降等。少数儿童可出现异食癖,如喜吃生米、冰块、泥土、沙子等不能食用的物质。部分患者可出现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智能发育障碍等。
  关键词:提醒
  出现这些高危因素时需及时就医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当机体有存在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如患有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肠息肉、钩虫病、痔疮及妇女月经过多等造成机体内铁丢失过多,使体内贮存铁逐渐耗竭;如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曾经做过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长期服用制酸剂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导致胃酸缺乏或胃肠道黏膜吸收功能障碍而影响铁的吸收;有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挑食或偏食使铁摄入量不足。”专家表示,上述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因素,同时又出现疲乏、易倦、无力、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活动时或静息状态下呼吸与心率加快、不能平卧等症状,这时应该考虑是否发生了缺铁性贫血。
  如果发生了缺铁性贫血,不必紧张害怕,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发病,及时补充铁剂,贫血可得到纠正。需要注意的是,在贫血状况末得到纠正前,应制订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休息与活动计划,多休息,减少机体的耗氧量。活动的原则为,循序渐进,以不加重症状为限。重度贫血者会出现明显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易发生跌倒坠床。因此应尽量卧床休息,起床活动时动作缓慢,坐于床旁休息片刻后再站立行走,年老体弱者可借助辅助工具或在家属陪伴下进行活动。
  关键词:治疗
  缺铁性贫血需要“对症下药”
  如果出现缺铁性贫血应如何治疗呢?专家表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积极找到导致缺铁的原因。如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铁剂需求量增加,因铁摄入不足引起贫血的,应多进食含铁量高的食物。因偏食、挑食引起贫血的,应纠正偏食、挑食,改善饮食结构。女性因为月经过多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应调理月经,减少每月出血量。寄生虫感染者应给予驱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或放、化疗的同时加用铁剂治疗。对消化性溃疡者,应给予有效的抗菌药物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记者了解到,治疗性铁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铁,代表药物为硫酸亚铁,其不良反应较明显;另一类是有机铁,代表药物有葡萄糖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其不良反应较轻。
  “铁剂补充应首选口服,口服剂量大小和服药时间长短遵医嘱执行,服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以了解铁剂补充效果。”专家表示,当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时,说明补充铁剂有效,一般情况下,服用铁剂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约1~2个月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因体内贮存铁仍不足,所以不要停药,需继续补充铁剂至少4~6个月,待血清铁蛋白正常后方可停药。若口服铁剂胃肠道反应较大机体不能耐受或铁剂吸收受到影响时,可采用深部肌肉注射铁剂。
  关键词:预防
  合理饮食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专家提醒,积极治疗各种慢性出血性疾病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如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痔疮或月经过多等疾病应及时治疗。
  不良的饮食习惯可导致铁摄入不足,无节制地进食刺激性过强的饮食可造成胃肠黏膜的损伤,不利于铁的吸收。专家建议,大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就餐、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尽可能减少刺激性过强的食物摄取。青少年生长发育较快,对铁的需要量较大,同时会存在偏食或挑食现象,建议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偏食或挑食的不良习惯,同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
  对于生长发育期婴幼儿来说,由于铁需求量大,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注意膳食合理搭配。高铁米粉、肝、瘦肉、鱼等食物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期对铁的需要,必要时可在食品中加入适量铁剂进行强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对铁的需求量大,应增加含铁较高的食物摄入,必要时可服用铁剂。
  “缺铁性贫血大多是营养不均衡造成的,合理的饮食结构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专家建议,大家膳食均衡,荤素搭配,增加富含铁的食物,保证机体摄入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为增加食物铁吸收率,可同时服用弱酸类食物,如李子、柑橘、菠萝、樱桃等,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饮料或药物同服,如牛奶、咖啡、茶水、钙片、制酸剂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
  专家建议大家避免单一饮食摄入,经常变换摄入食品种类,采用多种烹饪方法,以增强食欲。家庭烹饪建议使用铁制器具,可得到一定量的无机铁,以降低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饮食上多摄入含铁较丰富的食物,如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和血、蛋黄、乳酪、黑木耳及深绿色蔬菜。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食物,如樱桃、猕猴桃、菠萝、草莓、柑橘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促进铁的吸收,高脂饮食会影响胃酸分泌不利于铁的吸收,可以适当进食脂类、糖类,补充热量,以保证蛋白质的有效利用。
  兰恒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