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邵阳学院多名二级学院院长:
学校采取的权宜之计对升级为大学有帮助
  邵阳学院多名二级学院院长向新京报记者表示,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
  据邵阳学院体育学院院长陈日升介绍,此前,该校在对外引进博士的招聘中屡屡“碰壁”,即使高薪待遇也无法吸引人才加盟。为此,2019年,学校统一在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2019年6月,该校20多名教师前往菲律宾,在亚当森大学攻读博士。“这些教师在菲律宾待了几个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他们就陆续回国了。之后,是通过在线网课的形式完成了学业。”
  据陈日升所述,该校这批教师读取博士时的学费、住宿费等都由个人支付,校方给予他们每人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必要生活补贴。
  陈日升表示,因为学校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选择自己的教师出国读博是一种无奈之举。“每个人80多万元的待遇,也不是一次性打进这些人的账户,其中15万元的科研经费是根据绩效考核来发放的。因此,每名教师拿到手的费用并没有那么多,相比学校引进其他高校博士时提供的待遇,这个待遇并不算很高。”
  针对网友关于“读缩水博士”的质疑,陈日升称,亚当森大学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过的大学,博士学制本就是2~3年。“读取这个大学的博士并非一无是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教师的学术水平有所提升,将来在院系的发展当中,他们需要承担带头人的责任。”
  邵阳学院其他多名二级学院院长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引进毕业返校的国外博士是学校统一的安排,这些教师原本在各自的二级学院中担任不同专业的教师。邵阳学院与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有合作计划,采取出国读博是一种“权宜之计”,学校的教师们对此事也有一定的争议。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说难听一点儿,就是凑人数。”该校一名二级学院院长直言,“但确实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