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羽生结弦19日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退役。他表示,今后将不再参加竞技比赛,而是转战职业花样滑冰领域。他还表示,将继续挑战四周半跳。是什么让这位一生悬命的孤独舞者在北京冬奥会后,突然宣布挂靴?
梦想:“拼上性命”的4A
很多人都觉得,北京冬奥会的失利或许是压垮羽生结弦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次次的征途,不断增加的难度,最终摆在27岁的羽生结弦面前的,似乎只剩下那最后一个梦想:在最顶级的冬奥会的舞台,完成完美的阿克塞尔四周跳。而他,也的确发挥了他的最大天赋——拼命。
阿克塞尔四周跳,简称4A,要求选手在向前起跳后,空中完成四周半的转体。羽生结弦曾经解释过这个动作的变态程度:“就像跳远选手一样,起跳后跳出6米的同时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转四圈半。”受制于动量守恒定律,人类想在起跳的0.6秒之内完成5周跳的准备,几乎没有可能,而最接近人类极限的四周半就成为地球上最难的花滑动作。
俄罗斯花滑教父阿列克谢·米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断言,依据现在人类身体能力来看,在自己有生之年,4A无人可以完成。
从每个动作的分值来看,虽然难度天差地别,但难度排第二的勾手四周跳基础分是11.5分,排第一的四周半跳基础分是12.5分,仅有1分之差。这意味着4A是个性价比极低的动作。
即便如此,羽生结弦仍义无反顾。在2019年的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赛正式练习中,他第一次公开挑战4A,三次摔倒;仅仅是2021年1月到4月之间,他就挑战了1000次以上,但从未成功过……
在北京,羽生结弦又一次告诉世界——“我拼上了性命。”虽然北京冬奥会羽生结弦挑战4A失败,但羽生结弦仍然创造了历史,让4A这个突破人类极限的地狱级难度动作首次出现在正式比赛中。
羽生曾经用“一生悬命”来形容自己对于花滑的态度——“一生悬命”是古代日本的一个短语,意思是:拼尽一生,用全部力量去做一件事。他的运动生涯做到了,他当之无愧。
原因:规则变化促离开
关于羽生退役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是由国际滑联新规引发。
一个月前,国际滑联对花样滑冰规则作出多项改变。新调整的八大规则总结起来就是,花滑成年组的参赛年龄下限从2024年开始调整为17岁,将花滑节目内容的五大项合并为滑行技术、编排、表演展示“3大项”,并对得分标准多有增删,基础滑行技术所占比重提升,而音乐诠释、表演合并为“表演展示”后精简了具体要求,衔接表演和音乐诠释将不在评分标准内。这番规则的修改,使节目的流畅性、艺术性进一步降低。
从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滑的比赛可以看出,羽生结弦虽然挑战了目前最高难度的4A,但总的难度并不是最高。而在艺术表现力方面,羽生结弦绝对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节目往往如行云流水,与音乐完美融合,带给观众美的享受,也给花滑注入了生命力。所以,外界普遍认为国际滑联此次规则修改,对于羽生结弦的影响是最大的。
值得玩味的是,在新规公布后,羽生结弦曾在受访中表示,“我认为艺术性是非常重要的。我非常喜欢配合着音乐去滑,我追求只有我才能做的步法、旋转,在跳跃上也更多地去练习,希望让大家产生‘果然现在的羽生结弦是最出色的’‘技术上也是现在的羽生结弦最出色’这样的想法,我想要以此为目标继续努力。”
一个月后,当赛场上已没有值得留恋的理由,羽生选择了在另一片表演的赛场,追逐自己新的梦想。
他表示:“虽然我不喜欢‘退役’这个词,不想说出口。但我这次做出决定并不觉得寂寞、不甘心,我觉得充满希望。”发布会上的羽生神情明快起来:“今后我不会被赛场所限,会在更多的地方展示自己的花滑表演。”他也强调自己将继续挑战四周半跳。
【光荣榜】
19次刷新世界纪录,超级全满贯第一人
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集冬奥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四大洲赛、世青赛、青少年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于一身的男单选手。(超级全满贯)
单人滑史上第一位双圈大满贯得主。(冬奥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各赢得两次冠军)
19次打破短节目、自由滑和总得分世界纪录。
1948年以来最年轻的冬奥花滑男子单人滑金牌获得者。
2018年,羽生结弦夺得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冠军,成为66年间第一位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花样滑冰选手。
19岁完成单赛季大满贯(2013-2014赛季),23岁完成双圈大满贯,25岁实现超级全满贯。
史上第一位ISU(国际滑冰联盟)世界排名连续五个赛季高居第一的男子单人滑选手。(2013-2018)
史上最年轻的ISU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单人滑选手。
COP打分系统启用以来打破最多纪录的男单选手。
日本男单最年轻的世锦赛奖牌获得者。(17岁)
16岁时成为花滑男单最年轻的四大洲锦标赛奖牌得主。
2013年-2016年,花样滑冰单人滑史上唯一一位达成大奖赛总决赛四连霸的选手。
史上第一位在国际赛事中4A被认定并以4A跳跃基准计分的选手。
【新战场】
职业花滑:水平低收入高重表演
羽生结弦宣布将转战职业花滑领域。与世锦赛、大奖赛等花滑业余赛事相比,职业花滑更多带有表演性质,但运动员的收入相应会提高不少。北京冬奥会后,羽生结弦已在日本4个城市完成了12场表演。
与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相反,花滑职业赛场竞技水平要明显低于业余赛事。
在花滑赛事体系中,诸如世锦赛、大奖赛、四大洲赛等均为业余赛事,这些比赛奖金不高,花滑选手所得到的收入也不多。转战职业滑冰领域后,运动员可以在世界各地参加商业演出,也会有更高的收入。
看起来不缺钱,但羽生结弦从年龄和伤病来说,可能已经很难继续在花滑竞技比赛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要想不和花滑说再见,转战职业花滑领域,以花滑商演为主可能是现在的羽生结弦最合理的一个决定。
在日本国内,羽生结弦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花滑运动的代名词,有关他的周边商品经常是一发售就引起抢购。“羽生结弦”邮票由于在网上预订的人数太多,直接引发日本邮局销售网站瘫痪。相关商品价格在电商网站上出现了明显的上涨,甚至连印有羽生结弦照片的报纸也被炒到了原价的70倍以上。
【中国情】
用汉语说“天天加油”常遭“公主抱”
2022年北京冬奥会,羽生结弦完成了职业生涯最后一场竞技比赛。尽管在中国参赛次数不多,但羽生结弦与金博洋、闫涵、王诗玥、柳鑫宇等中国选手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大家是对手更是朋友。
2014年,羽生结弦摘得索契冬奥会冠军。这一年11月,他来到上海参加大奖赛中国杯。赛前热身时,羽生结弦不慎与中国选手闫涵相撞,两人均不同程度受伤。闫涵的下巴被磕破,羽生结弦颈部则被冰刀割破,太阳穴位置也受伤了。简单包扎后,羽生结弦主动找到闫涵询问伤情,随后重新回到场上坚持完成比赛。
与其他项目不同,花滑每次赛后都安排表演滑,这是增进选手友情的好机会。北京冬奥会表演滑,身高1.90米的中国冰舞选手柳鑫宇跟羽生结弦来了个“公主抱”,这是他们在每次表演滑上的保留节目。
过去这些年,羽生结弦场上场下都与中国选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作为中日优秀的男单选手,金博洋和羽生结弦的友情已持续多年。冰场上,羽生结弦和金博洋多次较量。每次赛后,羽生结弦总会用汉语对金博洋说:“天天(金博洋小名),加油!”本组稿件综合《新民晚报》《新京报》等报道